彭德怀曾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但当我们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时,环顾左右,我确实害怕了。美军放弃汉城,几乎是不战而退。三八线并不是打过去的,几乎可以说是走过去的。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大家都知道,但凡战场上的敌人出现这种大规模的撤退,而不是溃退,那就要十分警惕了!” 彭德怀这人,真不是盖的。从参加平江起义到长征,再到百团大战,他打过的仗数都数不过来。枪林弹雨里,他从来没皱过眉头。抗战时,他带着八路军跟日军硬干,愣是把敌人的嚣张气焰打了下去。这家伙脾气火爆,做事果断,战场上从不拖泥带水。抗美援朝前,他已经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啥样的敌人没见过?可就是这么个铁汉子,却在朝鲜战场上说出了“我害怕了”这话。这话听着咋那么不对劲呢? 1951年初,抗美援朝进入第二次战役后期。志愿军势如破竹,突破三八线,占领汉城。按理说,这时候应该是士气高涨,庆祝胜利的时候。可彭德怀却高兴不起来。为啥?因为他发现美军的撤退太奇怪了。打仗打了那么多年,他心里有数:敌人要是真被打垮了,撤退肯定是乱糟糟的,丢盔弃甲那种。可这次美军撤得太整齐了,几乎没咋抵抗就放弃了汉城。这不是溃退,是有计划的后撤。彭德怀立刻警觉起来。 志愿军从三八线打到三七线,推进速度很快,有些地方甚至没咋打仗,敌人就跑了。彭德怀后来回忆说:“三八线并不是打过去的,几乎可以说是走过去的。”这话听着挺轻松,可背后藏着大问题。志愿军补给线拉得太长,后勤跟不上,前线部队疲惫不堪。而美军呢?撤退的同时,还在调整部署,保存实力。这时候,美军有联合国军的支持,飞机大炮啥都有,志愿军却是轻装上阵,靠两条腿跑。这仗打得越深,风险越大。 美军放弃汉城,不是因为打不过,而是故意放个口子。彭德怀看出来了,这是个诱敌深入的套路。美军撤到三七线附近后,开始集结兵力,准备反扑。当时志愿军的处境其实很危险,前线拉得太长,粮草弹药跟不上,天上还有美军的飞机轰炸。可美军为啥不直接硬拼呢?因为他们知道,志愿军打仗靠一股狠劲儿,正面硬碰硬未必讨得了好。所以他们选择后撤,把志愿军引到不利于防守的地形,再集中优势兵力打回来。 彭德怀不是光会打仗,他脑子还特别清醒。看到美军这反常的撤退,他马上意识到不能再追了。他跟毛主席汇报,说部队已经到极限,再往前走就是自找麻烦。1951年1月,他下令志愿军停止追击,转入防御。这决定可不容易,前线将士都想着乘胜追击,士气正高。可彭德怀硬是压住了大家的冲动。他知道,仗不是光靠勇气打的,后勤、情报、地形,哪样都得算清楚。 彭德怀这步棋走得太关键了。后来证明,美军果然在三七线附近集结了重兵,准备发动反攻。如果志愿军继续追下去,很可能被包了饺子。1951年1月底,美军开始反扑,志愿军靠着提前调整的防御阵地,硬是顶住了压力。彭德怀的害怕,不是怕死,而是怕部队全军覆没。他那句“但凡战场上的敌人出现这种大规模撤退,而不是溃退,那就要十分警惕了”,真是经验之谈。几十年的仗不是白打的,他一眼就看穿了美军的算盘。
抗战中,八路军营长让战士们反冲锋,不料冲到半山,营长却让他们赶紧把日军尸体背上山
【4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