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蒋介石听完毛主席的诗词后,大惊失色,茫然的询问自己的心腹陈布雷:这难道真是他自己写的吗?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率领的中共代表团飞抵重庆,毛主席一行人刚刚走出飞机,就受到了各界的热烈欢迎。
蒋介石对此毫无准备,他怎么都不敢相信毛主席真的敢来重庆,无奈之下只能仓促应对。毛主席的到来打乱了蒋介石的一切部署,除此之外,还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就是长期以来,蒋介石费尽心思宣传抹黑毛主席的努力,彻底失败了。
针对中共要员的抹黑宣传,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蒋介石围剿苏区期间,就曾下大力气搞起了宣传。将红军与匪寇联系在一起,不断宣传着中共各种残暴行径,甚至还说红军是吃人的部队。
对于毛主席,蒋介石也没有客气,在国民党的宣传机器中,毛主席被打上了一个又一个标签。
经过蒋介石长期的努力,国民党的恶意宣传攻势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给中共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也让不少人对共产党产生偏见。
战争年代,毛主席长期坐镇中央,他也不可能像明星那样经常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对于国统区等地的人们来说,毛主席是一个很陌生的存在,由于大家不熟悉,国民党的宣传就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蒋介石授意下面的人,有意将毛主席打造成为一个负面形象,这样也符合他将中共与匪徒联系在一起的宣传方向。
可随着毛主席本人出现在重庆,这让无数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毛主席,由于此番重庆之行的重要性,毛主席的一举一动也都受到了舆论的关注。
当大家真的看到毛主席后,人们才发现毛主席与国民党宣传中的形象完全不同,随后毛主席的诗词也在重庆流传开来,这就让各界人士对他更加敬佩。
——尤其是那首《沁园春·雪》,对于蒋介石来说,可谓是沉重的一击。
当时,重庆许多人都拜读了毛主席的诗作,《沁园春·雪》受到了人们的推崇,著名诗人柳亚子等人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着这篇作品的名气越来越大,蒋介石政府也不能无视它了,蒋介石的重要助手陈布雷看到了这篇作品,他不得不对毛主席的文采感到佩服。
一开始,蒋介石得知了重庆众人传唱《沁园春·雪》,各路大家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他还没当回事。毕竟长期的虚假宣传,让蒋介石自己都对毛主席有了错误的认知,他是真觉得毛主席就是一个泥腿子,根本不可能写出什么像样的作品。
因此,当陈布雷把这首词拿到他面前读出来后,蒋介石自己都感到十分震惊,他急忙问陈布雷:“这是毛泽东自己写的?”
陈布雷承认了此事,或许是文人之间惺惺相惜,陈布雷也顾不得蒋介石在场,他不由得称赞哪怕是在号称人才云集的国民党内,也没几个人能写出这种上乘之作。
看到自己御用文人都对毛主席的文采如此佩服,蒋介石的心里更加愤怒,他这才更加意识到请毛主席来重庆,是一个巨大的败笔。
如今,伴随着毛主席诗词的流传,毛主席在重庆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各方压力之下,蒋介石不但不敢拿毛主席怎么样,反而还必须配合着一路谈下去。
本就没有什么和谈准备,这样下去自己会越来越被动。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让手下在和谈中设置各种障碍,想尽办法让谈判破裂,他才好动手。
与此同时,毛主席这首诗词的影响力他也不能忽视,这首诗词的传唱度与评价越高,他的脸就被打得越狠。
为此,蒋介石特意找来了政协的人,让他们从党内到地方,尽可能找来一些有文采的人,一定要创作一篇同类诗词把毛主席的这篇比下去。
得到蒋介石的命令,国民党政协立即从中央到地方,展开了诗词海选,从能写诗作词的人中选出合格的作品,到时候以蒋介石的名义发表,那样就把毛主席给比下去了。
这场活动持续了很长时间,无数人参加了活动,讽刺的是,无论蒋介石下了多大力气,手下人搞了多少选拔活动,他们始终没能找出一篇能压过《沁园春·雪》的作品。
好不容易挑选出来比较不错的作品,简单对比一下,就发现从意境、气势、文字几个主要方面与毛主席的相比就差了太多。
得知这个结果,蒋介石非常失望,他并没有放弃,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直到蒋介石败逃台湾,国民党都没能找出一篇,这场活动就这样收尾。
更令蒋介石绝望的是,毛主席不单单在诗词上碾压了国民党,更是在各个层面全方面碾压他们,所以他们才落得败逃台湾的结局......
用户10xxx67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