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诞生——傅斯年

发掘过去事件 2025-03-27 15:37:52
1896年3月26日,山东聊城举人傅旭安家中诞下幼子。这位自幼通读《十三经》的神童,17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乙部(1913年),三年间成绩稳居榜首。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作为北大学生领袖之一担任游行总指挥,但后续因与激进学生冲突退出运动,同年考取山东省官费留学资格。 1920年赴欧留学七年,先后在伦敦大学研究院主修实验心理学(选修物理、化学、数学),后转柏林大学研习相对论与比较语言学,虽未获学位却构建起贯通文理的学术体系。1926年归国后,于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1927年),提出“动手动脚找材料”方法论,推动殷墟15次系统性发掘(1928-1937年),使商史研究进入实证阶段。 其政治抗争最烈者为1947年连续发表《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等檄文,迫使行政院长宋子文辞职;此前1944年揭露孔祥熙“美金公债案”亦致其下台。两度“打虎”壮举开创参政员弹劾行政首长先例。 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23年(1928-1950)间,组建陈寅恪、赵元任等学者团队,抢救整理明清内阁大库档案8千麻袋,出版学术著作70余种。抗战时率史语所西迁四川李庄,在破庙中坚持研究。1949年赴台后,他执掌台湾大学,确立“敦品励学”校训,临终前仍倒于教育质询讲台,台大“傅钟”21响的沉思传统,至今铭记这位校长“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用来思考”的箴言。 从五四街垒到学术圣殿,从炮轰权贵到再造学风,傅斯年以铁血风骨证明:真正的文人,当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

0 阅读:0
发掘过去事件

发掘过去事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