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注意到机场上一直停着一架飞机,便问八路军:“这飞机

蜀山史道 2025-02-24 09:57:42

1945年,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注意到机场上一直停着一架飞机,便问八路军:“这飞机哪来的?”战士正色道:“你问这个干吗?”美军被这一反问震住了,更觉得里面大有玄机。 1945年,在延安美军观察组的成员们照例在机场附近活动。忽然,他们注意到停机坪上停着一架不太眼熟的飞机。 这架飞机看起来似乎与他们平日里使用的那些有些不同。出于职业习惯,他们向附近的八路军战士询问这架飞机的来历。战士们却不动声色地反问道:"你问这个干吗?"这个出乎意料的回答,让美军观察组成员一时语塞,也更加确信这架飞机背后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故事。 其实,要追溯这架飞机背后的秘密,还得从一年前说起。1944年深秋,在山西的一个偏僻山沟里,一架美军飞机被日军击伤。所幸飞行员成功跳伞,被当地的民兵救下。当时的根据地军民们得知这些是来协助中国抗战的美国友人后,立即安排了妥善照顾。 在送往涉县129师师部的途中,当他们路过黎城长宁村时,这些美国飞行员的一句话引起了我军的注意。他们指着眼前的一片开阔地,提出这里完全可以建成一个简易机场。 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太行军区司令部的重视。经过请示,很快获得了毛主席的批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当地的百姓和八路军战士们齐心协力,开始了机场的建设工作。 他们用最原始的工具,肩挑手扛,将这片荒地逐步改造。测量土地时,用绳子反复丈量;平整跑道时,全靠人力推车和铁锹。为了保证飞机能够安全起降,他们甚至想出了在跑道两侧点燃柴火堆的办法来指引飞机。 这个简易机场建成后,很快就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它成为了美军观察组往返延安的重要中转站。不仅如此,这里还多次成功救援了遭遇意外的美军飞行员。 美军的运输机往返于长宁与延安之间,为根据地运送了大量急需的物资和重要文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这个建在深山里的秘密机场,成为了联系各方的重要纽带。 尽管工作环境艰苦,但中美双方的工作人员仍然建立起了融洽的关系。美军观察组的成员们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而八路军的同志们也学会了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们交流。 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但国内的局势却愈发紧张。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开始调动大量军队,利用飞机和军舰抢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 面对这样的形势,延安方面必须迅速做出反应。而此时,由于参加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许多高级将领都还滞留在延安,亟需返回各自的战区。 延安到太行的路程近800公里,在当时的条件下,徒步穿越敌占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有的同志从山东到延安要走半年,有的从濮阳到延安也要走70多天。形势紧迫,时不我待。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出来:借用美军的飞机送这些将领回前线。 叶剑英接下了这个特殊的任务。他以商量的口吻,向美军观察组提出借用飞机的请求,只说是要运送一批干部到前方。基于之前良好的合作关系,美军观察组很快同意了这个请求。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有多么不寻常。 整个行动的准备工作都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直到8月24日的深夜,相关人员才收到通知,要求他们在第二天早上9点前到达机场。通知中特别强调:每个人都必须单独行动,不能带警卫员和参谋,也不允许任何人送行。为了确保安全,除了一人之外,所有乘客都必须携带降落伞。 8月25日那天,联络员黄华例行查看飞机到达情况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陈毅、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萧劲光、宋时轮等20位高级将领都已经在那里等候。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将领中虽然有人会说俄语,却没有人会讲英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无法与美军飞行员沟通将会十分危险。于是,黄华临时请求加入,成为了第21位乘客,也是唯一一个没带降落伞的人。 在长宁机场,李达早已带人准备就绪。当这架载着特殊乘客的飞机安全降落时,原本紧张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几位将领还打趣地说要请大家到家里做客。这个消息传回延安后,毛主席随即决定启程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0 阅读:0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