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郑苹如被捕,两个特务把她带到小树林执行枪决,正要开枪时,郑苹如却提了一个要求:“请不要毁了我的面容!” 郑苹如出生在日本名古屋。 她的父亲郑钺曾是清朝时期通过公费留学到日本的学生,后来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 母亲木村花子是日本名门之女。 她在日式教育的熏陶下成长,既能流利地使用日语,又了解日本的文化。 尽管父亲郑钺希望她远离浮华世界,但她渴望像阮玲玉、胡蝶等当时的影星那样,站在镁光灯下成为焦点。 她在学校里受到了师生的喜爱。 她不仅能说流利的上海话,还擅长书法和音乐。 她在明光中学读书时,便成为学校内外小有名气的女孩。 然而,1932年上海事变爆发,郑苹如积极投身抗日事业。 她不仅为前线的中国战士送去了慰问品,还在战地中做义工,印刷抗日传单、为战士洗衣送水。 1937年,19岁的她被《良友画报》选中,成为封面女郎。 上海沦陷后,郑苹如的父亲郑钺因身体原因被调离工作岗位。 就在此时,中统局驻上海的专员陈果夫看中了郑苹如的潜力。 她的聪明、精通日语以及知性的外表,使她成为了最佳的间谍人选。 经过深思熟虑后,郑苹如决定投身特工工作,继承父亲的遗志。 郑苹如迅速成为日本社交圈的红人。 她在日本高层社交圈中如鱼得水,频繁与日本的军政人物接触,不仅建立起广泛的社交关系,还获得了不少机密情报。 特别是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儿子,近卫文隆,对她倾心。 郑苹如从中得知了汪精卫将投敌的消息,然而,尽管她迅速将这一情报上报给了重庆,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她并未因这次失败而气馁。 她参与了绑架日本首相近卫文磨之子近卫文隆的行动,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迫使日本政府签订停战协议。 然而,由于重庆方面的担心,这一行动最终未能如愿。 在对待汉奸丁默邨的任务上更加艰巨。 丁默邨曾是中统的高层,知晓中军统的所有行事手段,单纯的暗杀方案对他而言并不奏效。 中统决定利用丁默邨的好色,采取美人计。 为了接近丁默邨,郑苹如伪装成一个贪图虚荣、善于撒娇的女子。 成功地引起了丁默邨的兴趣,二人开始频繁接触。 在获得丁默邨的信任后,郑苹如与中统开始密谋行动。 然而,由于丁默邨的狡猾,计划屡次被搁置,最终,郑苹如只能继续充当他的情妇。 1939年,丁默邨决定与郑苹如一起去南京路。 两人在静安寺的一家皮货店停留时,郑苹如的特工团队准备实施攻击。 刚进入店内,丁默邨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他掏出一大把钞票,将其递给郑苹如,并迅速离开店铺,冲向了对面的车。 站在店外的特工则被这一变故打了个措手不及,未能完成任务。 次日,报纸迅速报道了静安寺的枪击事件,而郑苹如则藏匿了几天。 她尝试通过与丁默邨对话化解危机,但最终,丁默邨的愤怒将她逮捕。 在审讯过程中,郑苹如表示自己是因为丁默邨移情别恋才起了杀心。 然而,这一说辞并未能为她赢得宽恕。 丁默邨并未立即对她下手,但日方的特高课仍然决定将她处置。 1940年,郑苹如被带到西中山路附近的荒地,她最后请求行刑者给个痛快。 郑苹如的牺牲,直到多年后才被世人所知晓。 她的遗骨至今未曾找到,连具体的死亡时间和地点也不得而知。 她的父亲郑钺在得知她的死讯后,因悲痛过度,最终于1941年抱恨而终。 而她的弟弟郑海澄,当时正随日本学习飞行,得知姐姐死讯后,迅速返回,并在重庆保卫战中,英勇投身空战,不幸壮烈牺牲。 随着汪精卫去世,陈公博上台,丁默邨才重新掌握实权,成为伪浙江省省长。 战后,丁默邨转投重庆政府,但很快因与日本关系密切而被捕。 最终,丁默邨因“通谋敌国”罪名于1947年被处决。 临刑时,丁默邨满面苍白,神情恍惚。 1950年代,蒋经国在台北举行的纪念活动中,为包括郑苹如在内的抗战殉职者追授勋章。 同时,郑苹如的事迹激发了作家张爱玲的创作灵感,她以郑苹如为原型,创作了小说《色戒》。 参考文献:[1]陈代云.女英雄到女人的滑变——从“郑苹如刺丁案”到电影《色·戒》[J].电影评介,2008(8):22-23
红军攻下漳州,为何如此富裕,能缴获一百多万银元及三百多根金条?上世纪三
【5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