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陕西彬县,农民晁某和媳妇发生争吵,他挨了一巴掌,很没面子。一怒之下,

文山聊武器 2025-02-23 22:54:43

1968年,陕西彬县,农民晁某和媳妇发生争吵,他挨了一巴掌,很没面子。一怒之下,跑出家门,躲在“古城墙”下抠土。抠着抠着,1个“绿茶壶”竟然冒了出来。瞧着四下无人,他着急地把衣服一脱,裹着茶壶,抱着就跑了…… 1968年的陕西彬县,依旧保持着典型的农村生活节奏。这里的农民早出晚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个普通的村落里,农民晁日兆和他的妻子过着与其他村民无异的生活。他们耕种着祖辈传下来的田地,守着古城墙边的老房子,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简单而朴实的生活。 那时的农村生活节奏缓慢,但也并非总是平静。六月的一天,晁日兆在地里忙活了一个上午,身心俱疲地回到家中。本想着吃完饭休息片刻,谁知因为一件小事和妻子起了争执。他的妻子性格急躁,争吵中一气之下,抬手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一巴掌不仅打在了脸上,更是打在了他的自尊心上。 被媳妇当面打了一巴掌,晁日兆觉得实在没面子,气冲冲地跑出了家门。他漫无目的地在村子里转悠,最后来到了村边的古城墙下。这里人迹罕至,正适合他待着清静。但是闲来无事,又心中憋着一股气,他索性开始在城墙根部刨土,权当发泄。 就在他胡乱地挖掘时,手中的农具突然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起初他以为是块石头,仔细一看却发现是一个泥土包裹的器物。他小心翼翼地把它刨了出来,抖落泥土后,发现是一个造型别致的绿色茶壶。这茶壶虽然没有壶盖,但通体绿釉,表面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当时的晁日兆虽然不懂这些瓷器的价值,但凭直觉觉得这东西不简单。他警惕地环顾四周,见四下无人,便急忙脱下自己的上衣,将茶壶仔细包好,抱在怀里快步往家走。一路上,他走得很快,生怕被人发现这个意外的收获。 回到家后,他和妻子仔细清洗了茶壶表面的泥土。去掉尘土的茶壶显露出原本的模样:青绿色的釉面上,精细地雕刻着牡丹花、狮子和凤凰等图案。虽然他们都觉得这茶壶做工精致,但作为普通农民,也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就这样,这件价值连城的古物,就这么不起眼地摆在了他们的客厅里,一待就是十四年。 谁也没想到,这个在气头上随手挖出来的茶壶,竟然会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而这个秘密,要等到十四年后才会揭晓。 十四年的时光飞逝,那个绿色的茶壶一直静静地摆在晁日兆家的客厅里。这些年来,它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也见证了晁家的点点滴滴。对于晁家人来说,它不过是一件装饰品,偶尔还会被当成普通的花瓶,在里面插上几支野花。 1982年的一天,西安市民高立勋来到彬县探望姐姐一家。高立勋是个有文化的人,对古玩字画颇有研究。在晁家喝茶闲聊时,他的目光被客厅里那个特别的茶壶吸引住了。那个造型独特的绿釉茶壶虽然蒙着些许灰尘,却依然掩盖不住它的不凡气质。 当得知这茶壶是姐夫在古城墙下挖到的,高立勋更加确信这不是普通的物件。他仔细观察茶壶上的图案,发现其工艺精湛,做工考究,很可能出自古代官窑。经过一番劝说,他说服姐夫让他带着茶壶去找专家鉴定。 第二天一早,高立勋就带着茶壶赶到了西安考古研究所。研究所的专家们一看到这件器物,立即认出这是一件耀州窑的作品。为了更准确地鉴定,他们还特地请来了耀州窑瓷器的权威专家禚振西。 禚振西见到这件瓷器后,立即被其精美的做工所震撼。通过仔细研究,专家们发现这是一件五代时期的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这件倒流壶的工艺极其精湛:壶身高18.3厘米,腹颈14.3厘米,底座直径8.7厘米。壶身的装饰更是别具匠心,提梁上刻有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壶口处是一只正在哺乳的母狮子,壶腹上则绽放着几朵富贵牡丹。 最令专家们惊叹的是这件倒流壶的设计。虽然没有壶盖,但它的底部有一个精巧的梅花形小孔,内部设计了两根特殊的导管,能够将壶内的水巧妙地隔开。即使将壶摆正,里面的水也不会溢出,堪称古代工艺的杰作。因为壶身上的凤凰、狮子、牡丹分别象征着禽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茶壶还被赋予了"三王壶"的美称。 在了解到这件国宝的重要价值后,晁日兆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将这件价值连城的古物无偿捐赠给西安博物馆。博物馆为表谢意,给予了他1000元的奖励。如今,这件估值超过15亿元的"三王壶"已经成为西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精湛的制瓷工艺。 这个看似偶然的发现,不仅为中国文物事业增添了一件稀世珍品,更彰显了一个普通农民的高尚情操。晁日兆的无私举动,为后人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遗产树立了一个朴实而光辉的榜样。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