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国花3.15亿美元引进乌克兰4艘气垫船,可把美国笑坏了,说:“中国真是人傻钱多!”不久后,我们用事实证明谁更傻! (信息来源:2013-06/28环球网——中国海军引进世界最大气垫登陆艇“欧洲野牛”) 2009年,中乌之间的一笔军购交易,在美国媒体的眼中成了一场笑话,3.15亿美元,四艘“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这在他们看来无异于“人傻钱多”的典型案例,毕竟,希腊海军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同样的装备,没几年就成了废铁。 美国人等着看中国跳进同一个坑里,等着看这场“闹剧”如何收场,他们万万没想到,几年之后,被打脸的会是自己。 要理解这件事,得先看看当时的国际局势,彼时,乌克兰夹在美俄之间左右为难,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相当一部分军事工业,这块肥肉自然引来了各方觊觎。 美国不断拉拢乌克兰,想把它变成遏制俄罗斯的桥头堡,这使得乌克兰对中俄两国的态度也变得暧昧不明,而中国,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一直在积极寻求提升两栖作战能力的途径。 中国和乌克兰的军贸合作由来已久,此前也曾有过武器装备的采购,这次看上“欧洲野牛”,也是看中它独一无二的水陆两栖能力和高速突击性能,这对于加强中国海军的快速反应能力至关重要。 起初,中国也曾与俄罗斯接触,希望引进相关技术,但由于俄罗斯要价过高且不愿转让技术,最终作罢,乌克兰瞅准了机会,主动找上门来,表示“价格好商量”,一来二去,这笔交易就成了。 “欧洲野牛”的技术参数确实很亮眼,满载排水量555吨,能运载三辆主战坦克或十辆装甲车,最高航速可达63节(约117公里/小时),能在复杂海况下航行,还能越过1.6米高的障碍物。 不过,它也有自己的毛病,比如噪音巨大,舒适性差,而且,早期的“欧洲野牛”续航力只有300海里,这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是个硬伤,所以,乌克兰对出口中国的版本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燃油量,将航程提升到了500海里以上。 “野牛”入华后,中国并没有简单地将其投入使用,而是开始了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的漫长之路。 一方面,中国工程师们对“欧洲野牛”的结构、动力系统、武器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学习其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他们也开始着手研发自己的国产气垫登陆艇。 最终,国产726型气垫登陆艇问世,并逐步取代了“欧洲野牛”的位置。 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野牛”就此失去了价值,726A型登陆艇虽然性能优异,但容易被雷达探测到,存在暴露的风险。 “欧洲野牛”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它可以凭借其机动性和隐蔽性,对敌方进行迂回包抄,甚至发动突袭。 此外,“欧洲野牛”还装备了AK630M型机关炮、MS227型火箭发射架以及防空导弹系统,具备一定的自卫和攻击能力。 气垫登陆艇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英国工程师克里斯托弗·科克勒尔被誉为“现代气垫船之父”,他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艘军民两用气垫船。 在越南战争和两伊战争中,气垫船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作战价值,如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气垫登陆艇技术,例如美国的LCAC气垫登陆艇、朝鲜的“攻防”级气垫艇等等。 美国的LCAC虽然性能先进,但需要依赖大型两栖舰艇进行投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战灵活性,俄罗斯海军则选择了放弃大型气垫登陆艇,转而购买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 中国海军也装备了类似LCAC的国产气垫登陆艇,并开始研发新型的“野马”气垫登陆船。 对于中国而言,“欧洲野牛”的引进并非简单的武器采购,而是一次重要的技术学习和积累过程。 通过对“欧洲野牛”的研究,中国不仅掌握了大型气垫登陆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还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后续自主研发更先进的气垫登陆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欧洲野牛”的到来无疑增强了中国海军的快速反应和兵力投送能力。 它可以独立遂行登陆作战任务,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还可以执行扫雷破障等任务,这对于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威慑潜在对手、维护地区和平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年美国媒体的嘲笑,如今看来更像是一种讽刺,中国并没有掉进他们预设的“陷阱”,而是通过自主创新,走出了自己的技术发展之路。 引进“欧洲野牛”只是中国发展气垫登陆艇技术的一个阶段,它为中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中国海军增添了一支重要的作战力量,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国防实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9年,我国花3.15亿美元引进乌克兰4艘气垫船,可把美国笑坏了,说:“中国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23 12:18: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