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三个高中同学聚餐,他们都 50 了,我 48。
我们四个都算是退休了。
同学 A 九几年进入证券公司工作,收入不错,但主要的财富积累来自于炒股——家里摆着两台 49 寸显示器,资产也最殷实,按我的分类方法,大概是富裕中产阶层。
同学 B 从程序员到技术销售,从十几万年薪到大几十万年薪,持续了可能二十年,主要的财富积累还是来自于炒股。
同学 C 不炒股,九几年进入摩托罗拉,后面被收购到了诺基亚,通信技术资深员工。2000 年就拿十万年薪,一直工作到今年被辞退。工资不算很高,但物欲低消费低,存了几十万就拿出来买房,现在在成都可能有十套房产(小户型居多),我们都笑他是大地主。
我呢,30 岁之前颠沛流离的,没赚到钱。30 岁以后赶上了互联网红利这一波。
我们是成都 70 后的一点点缩影。
读高中的时候,我们是「瘟班的瘟生」,成绩末等,在老师心目中是些未来的搬运工,售货员和保安坯子。
谁能料到。
昨天我问他们,哎,我们这些瘟班的瘟生,现在对子女读大学有什么执念吗?
他们说没有,能考上大学就行了,有点焦虑但不是很焦虑。
我们四个做朋友已经三十多年了。1994-2025.
每年同学聚餐,一开始我们聊老师和同学的旧事,然后聊事业,然后聊投资,然后聊买房,然后聊鸡娃,然后聊退休后的生活。
昨天聊的是各自身体都出了哪些毛病……
他们的声音还是年轻气盛时的声线,但他们的脸都老了,秃了,也胖了。只不过,我看着他们的时候,会自动把年轻时的样子罩一层滤镜在脸上,我还记得他们神采飞扬的样子,叠加在现在疲惫松弛的中年人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