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5年,朱元璋杀光了开国六公爵,准备对信国公汤和下手。看到70岁的汤和一

爱吃凉历史 2025-02-21 18:40:10

公元1395年,朱元璋杀光了开国六公爵,准备对信国公汤和下手。看到70岁的汤和一言不发,眼至口斜,流着口水,却还是一个劲儿地行礼的样子,朱元璋痛哭流涕,转身离去。 开国之初,明朝的政治氛围充满着欢欣鼓舞。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举行了盛大的封赏仪式,一口气封了六位公爵、两位伯爵和二十八位侯爵。 这些功臣们都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老部下,他们的功勋都记载在明朝的史册上。这一批开国功臣,几乎个个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这些荣誉。 大明王朝在这些功臣的努力下,不断开疆扩土。随着版图的扩大,又有一批新的将领因军功被封为勋贵。 这些功臣们不仅在军事上建立了赫赫战功,在朝廷政务中也占据重要位置。许多功臣既担任军事将领,又被委以重任处理政务,权力越来越大。 然而好景不长,权力的膨胀让这些功臣逐渐迷失了方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凉国公蓝玉,他在军中威望极高,却也因此目中无人。 有一次,仅仅因为守城将士没有及时开门,蓝玉就命令士兵攻打自己治下的城池。这种狂妄的行为,显然已经超出了一个臣子应有的分寸。 胡惟庸的专权更是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他在朝中大量安插亲信,搞成了一个庞大的裙带关系网。 朝廷中的大小官员,几乎都成了胡惟庸的门生故吏。这种局面让朱元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类似的例子在当时并不少见。许多功臣仗着自己的功劳,开始在朝中结党营私,甚至对抗皇权。 这种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从秦朝的蒙恬、到唐朝的李靖,再到宋朝的岳飞,功高震主最终都难逃被铲除的命运。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开始了他的清洗行动。从洪武十年开始,一场针对功臣集团的血腥清洗拉开了序幕。 二十年间,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功臣们,几乎死得一个不剩。他们的家族也遭到了株连,数不清的人头落地。 在明朝开国功臣中,信国公汤和的表现与众不同。他早年就加入了郭子兴的义军,比朱元璋参军的时间还要早。 汤和一直保持着谨小慎微的处事风格。在朝廷中,他从不炫耀功劳,也不结党营私。 这种低调的性格,让汤和在开国功臣中显得格外特别。其他功臣都在争权夺利时,他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淡然的态度。 但即便如此谨慎,汤和也曾经犯过一个严重的错误。在镇守常州期间,他一次酒后失言,说出了"座屋脊"的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所在的常州像是房子的屋脊,左边是张士诚的地盘,右边是朱元璋的地盘。这番言论传到朱元璋耳中,引起了他的不满。 这个教训让汤和更加警醒。从此以后,他说话做事更加小心,连饮酒都开始节制。 在朝中,汤和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他从不炫耀自己早年与朱元璋的交情,也不像其他功臣那样倚老卖老。 当其他功臣在朝中耀武扬威时,汤和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臣子的身份自居。 更难能可贵的是,汤和深谙进退之道。当他发现朱元璋对老臣专权的不满时,立即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 这个决定看似示弱,实则明智。汤和主动放弃权力,反而让朱元璋对他的戒心减轻。 但是当国家真正需要他的时候,汤和又表现出了难得的担当。在东南倭寇猖獗时,已经致仕在家的汤和接到朱元璋的征召,立即出山平倭。 这次出征,年事已高的汤和依然以身作则,亲临前线指挥。他不负朱元璋的重托,成功平定了倭患。 朱元璋对汤和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在洪武初年,因为"座屋脊"事件,朱元璋对汤和产生了戒备之心。 这种戒备在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表现得很明显。当时,汤和只得到了中山侯的爵位,远低于他的实际功劳。 即便到了洪武十一年,当汤和因军功被封为信国公时,朱元璋给他的铁券中依然带着警告的意味。这表明朱元璋对汤和的猜忌并未完全消除。 但随着时间推移,汤和的表现逐渐打消了朱元璋的疑虑。在其他功臣纷纷showing出狂妄和专横时,汤和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当时的开国功臣们几乎都已经被清洗殆尽,曾经的六位公爵无一幸免。 在这个节骨眼上,汤和突然病倒了。他因病失声,眼睛歪斜,口水直流,但仍然坚持向皇帝行礼。 这一幕发生在公元1395年,已经70岁高龄的汤和,虽然身患重病,却依然保持着对皇权的恭敬。他的这种表现,最终换来了朱元璋的怜悯。 朱元璋不仅亲自探视,还特意将汤和安置在宫中静养。这种待遇,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显得格外珍贵。 这个转折点标志着朱元璋对汤和的完全信任。在其他功臣都难逃一死的情况下,汤和不仅活了下来,还得到了特殊的关照。

0 阅读:388

评论列表

石开

石开

4
2025-02-22 00:52

早跟你说过写文章前不能喝酒,尤其是假酒。六过公都杀光了,哪来的汤河,后面的汤河就是个纸人了。

石开

石开

3
2025-02-22 00:54

早跟你说过写文章前不能喝酒,尤其是假酒。六国公都杀光了,哪来的汤和,后面的汤和难道是纸人。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