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在某平台看到一个“卖钱”的直播。是的,我没有说错,就是卖钱。簇崭新的百元大钞,连号。是哪一版的,没太注意。反正,现在应该还可以流通吧。 钱,自然是好东西。没有谁和钱有仇,只恨太少。“且把二两碎银花, 买梦买醉买年华”,有用吧!“且将人间二两碎银, 换取一世情深意长”。假如不是痴人说梦,倒是浪漫极了。 我以为,袋里有二两碎银,做事之前,可以心安一些。“钱是熊人的胆”!记得最没胆气的一次,是旅行结束从南京回扬州。在新百食品柜台,想喝一罐可乐。那时候的可乐,好像还不多。摸出所有的银子,扣除回扬州的汽车票后,不够了。可乐换成了果子露。虽然一样香甜,却记住了几十年。 倒也没觉着窘迫,毕竟果子露也可以不喝。好心态是本人的底色。有钱,咱可以山珍海味地放肆。没钱,一块烧饼夹油条,照样有滋有味。过日子不就这样吗? “卖钱”的直播者,显然在前些年的收藏热中,收藏了大批现金。“盛世收藏乱世黄金”,这一二十年间,什么不被收藏?旧书、钞票、石头、邮票、古旧家具、花花草草、小猫小狗等,更别提房子、鞋子、包包了。讲真,真正因为爱好而收藏的人很少很少,更多的“收藏”不过是逐利的代名词。 好像是八十年代初期,看过篇小说《疯狂的君子兰》,那是最早对于“收藏”,和人的“物化”的文章。虽然时间过去几十年,小说中描写的那座小城所有人为君子兰疯狂的场景,还记得很清楚。尤其那位大夫,在得到一位病人赠送的名贵君子兰后,居然做了一个荒诞不经的梦,梦到自己变成了一棵君子兰,太有趣了。 其实,作者没有胡编乱造。那时候一颗君子兰的种子,价值三十元。而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不到三十。据说一盆昂贵的君子兰,可以买下当时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都不止。可是人们更愿意去买君子兰,而不是四合院。 人,不会预计未来,除非极少数科幻作家。像小说《此夜永难忘》,就准确地预言了一艘名叫“铁坦尼克”的巨型游轮冰岛沉没的故事。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冰岛沉船”和“泰坦尼克号”。算不算作者的“特异功能”? 说完君子兰,说说藏獒吧。藏獒本是藏族人民的看家狗,因为特别忠于主人而被人称道。没想到某一天,藏獒成了新宠,价格被炒作到令人咂舌的地步。那年去西藏游玩,在某个景点,藏民将藏獒放在台子上,等着与人合影。站在一旁看了看,对陌生人站到身边,藏獒一点都没有排斥的意思。 是被训练成这样吗?不知道。当年养了藏獒的人,据说有不少后悔了。藏獒的价格,早就一落千丈。与藏獒命运差不多的,还有茶叶。喝茶本是雅事,不知什么时候被异化成了身份阶层的代名词。用来品味、解渴的茶叶,不是喝的了,而是收藏品。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普洱茶。 我比较喜欢喝普洱。入口丰满的圆润感,比其它品种更明显。至于好在什么地方,说不出来。因为我喝茶的水平,不过如此。十几二十年前,买一饼普洱回家喝喝,不算奢侈。后来啊,根本不敢去看那些摆放在漂亮红木架子上的茶饼了。那价格,喝的不是茶叶,是家私。咱本来就是拿工资吃饭的主儿,不喝了。 这两年,又喝普洱了。原因,你懂的!普洱价格的回归,让当年囤积普洱的人,情何以堪!收藏的面纱拉开以后,一切向钱看的后果,很严重。 那天看到某条一个朋友,晒出了家中各种藏品。他说,家里堆了一屋子。买的时候以为,时间越长增值越多。现在成了烫手山芋。比山芋都不如。山芋还可以吃,这堆东西俨然成了鸡肋。 因为没有钱,成功躲过收藏的雷。不过,并不是一样没有。怀孕那年,单位一个集邮小组成员找到我,让我开始收藏邮票,给即将出生的孩子留一份未来可期的财富。我有点不喜欢这个人,便拒绝了他的提议。但是,他又去了孩子他爹那儿游说并获得成功。 孩子长大结婚了,问她喜欢邮册不?回说不要。现在,家里放了十几年的集邮册,还有各种本票、小型张等,白白占地方。没人写信寄信,邮票变成了纯粹的收藏品。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谁要? 集邮的时候,看到了猴票翻了又翻的价格,却没看到社会发展的迅疾。即便邮票依旧有用,也不可能所有的生肖票都有猴票一鹤冲天的幸运。 收藏的现金,按照通货膨胀后的来计算,不知道低于面值多少?
很有意思,在某平台看到一个“卖钱”的直播。是的,我没有说错,就是卖钱。簇崭新的百
扬州大兔子
2025-02-20 21:27: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