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为什么要搞垮苏联,看一下普京对叶利钦评价就明白了:“俄罗斯史上最大的罪犯是那些把权力扔在地上,让一些歇斯底里的疯子捡起来的懦怯者,比如尼古拉二世和戈尔巴乔夫。” 如今苏联轰然倒塌已逾三十载,这么多年关于其解体的原因,众说纷纭,但都绕不开一个关键人物——叶利钦。他究竟是俄罗斯的“解放者”,还是“掘墓人”?
听听普京的那番话,答案就已经呼之欲出,因为这话里,暗含着对叶利钦以及戈尔巴乔夫等前苏联领导人的不满。在普京看来,正是他们的“无能”和“短视”,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崩盘。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内部矛盾激化。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开放”,非但没有给苏联带来新生,反而加速了其衰落。经济濒临崩溃,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各加盟国纷纷寻求独立。而此时的叶利钦,抓住历史的机遇,逐步走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决裂,是苏联解体的重要节点。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改革维系联盟,但叶利钦却认为,只有彻底打破旧体制,俄罗斯才能获得新生。他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改革的激进派一方,公开挑战戈尔巴乔夫的权威。 1990年,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胜利。随后,他推动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明确宣布俄罗斯法律优先于苏联法律。这一举动,更是向莫斯科发出了“分家”的信号。 1991年的“819事件”,更是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当保守派企图通过政变挽救苏联时,叶利钦挺身而出,站在了反政变的最前线。不仅赢得了俄罗斯民众的拥护,也为他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政变失败后,叶利钦开始掌握越来越多的权力,逐步削弱中央政府的控制。最终,在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宣告苏联正式解体。 叶利钦的这一系列举动,必然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他将俄罗斯从苏联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为俄罗斯的独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他也给俄罗斯留下了许多后遗症。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剧烈的经济和社会动荡。叶利钦推行的“休克疗法”,导致经济崩溃,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寡头势力崛起,腐败问题严重,民众生活困苦不堪。 更重要的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乌克兰危机、格鲁吉亚冲突等事件,都与苏联解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叶利钦当年埋下的“种子”,如今正在生根发芽,给俄罗斯乃至整个地区带来了动荡和不安。 当然,历史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判。叶利钦的所作所为,既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其个人局限性。他或许看到了苏联的弊端,但他并没有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俄罗斯的发展道路。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更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一个国家的命运,不仅取决于领导人的个人选择,更取决于其对历史规律的把握,以及对人民利益的关切。
只有真正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俄乌冲突,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苏联解体后遗症的一次总爆发,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新仇旧恨交织,使得局势更加复杂。 对于俄罗斯来说,如何在苏联解体的废墟上重建国家认同,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国家利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