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报警”,2月16日,一女子拿着金手链到金店重新穿绳子,穿好后,原本64颗珠子变63颗,重量反倒从7.92克涨到了8克!店员解释说绳子有重量,可女子认为有猫腻,又找了另外3家店,测出来都是7.92克,当女子再回到金店后,奇迹的一幕发生了! 做生意讲究一个诚信经营,然而现在有些商家为了利益却罔顾诚信,不惜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像是这几年在海鲜市场泛滥的“偷梁换柱”,商家偷偷将顾客挑选的海鲜换成不新鲜的或是重量更低的“残次品”,使得顾客吃个海鲜都得像侦探一样留记号、找不同。 而这招“偷梁换柱”没想到还被某些无良金店给学了去,前几天上海一位女子就碰上了这样一件事。 杨女士平时手上戴着一串由六十四颗小金珠串成的金链子,这天她不小心扯到了链子,随后便感觉绳子有些变松了,为了稳妥,她便决定去附近的金店重新穿一根绳子。 杨女士特地选了一家大型的连锁金店。进店之后,她告诉了店员希望对方能帮忙重新穿一根绳子,自己会支付相应的费用。 随后店员便戴上手套,接过手链后用剪刀仔细地剪开了旧绳子,看起来十分专业。之后店员便将手链拿进工作间了,杨女士便在外面等候。 没过一会儿,店员便将她的手链拿出来了。杨女士径直戴在了手上,但很明显地感觉到比之前紧了一些。 于是杨女士便当场数起了金珠子,她记得很清楚当时买的时候为了图吉利数选的是“八八六十四颗”,然而现在一数,竟然只有六十三颗了。 杨女士立刻向店员质问珠子少了的事情,然而店员却矢口否认。杨女士便要求上秤称重。 接下来杨女士就看到了一场“物理悖论”——手链上的黄金珠子少了一颗,但总重量反而增加了。 杨女士记得很清楚,自己的手链是7.92克,但秤上显示的重量却是8克。少了一颗珠子,结果还重了0.08克。 面对这样的异常,店员却称这是因为他们使用的绳子质量更好,所以重了一些。杨女士并不相信这种说法,于是便带着手链来到了隔壁几家金店重新称重,但重量都变成了7.92克。 回到这家金店,杨女士再次称重,却又变成了7.92克。她要求将绳子拆掉称净重,结果只有7.84克,正好少了0.08克。 这样的结果再明显不过了,但店家却依旧不肯承认,说他们可能是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遗漏了一颗珠子,随后便又重新补了一颗相同重量的金珠赔给她。 其实杨女士的遭遇并不是个别现象了,有二十年金饰维修的专业人士偷偷透露:“这种‘越修越重’的把戏,早就是行业里的黑心招数了。” 这些店家要么就是在秤上动手脚,要么就在穿绳时往线里掺金属粉,或者在绳结里藏小铅块,要么就会使用镀金钨珠等便宜金属进行替换,因为密度不同,所以会造成越来越重的情况。 2024年杭州市场监管部门曾通报,某连锁金店通过“洗金水”溶解顾客首饰黄金,再以内部管道回收,两年非法获利超200万元。 然而多数受害者却因三大门槛放弃维权。 首先就是取证难,绝大多数的金店操作间禁止顾客进入,关键环节无监控;其次鉴定成本很高,第三方检测机构单次收费300-800元;还有就是相关的行业标准也很模糊,现行《贵金属饰品质量规定》允许±0.01克的误差,给商家留下操作空间。 也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壁垒,事后杨女士也有向相关部门投诉这个情况,但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 如果行业乱象无人整顿,那么消费者只能多几个心眼保证自己的利益。比如可以像杨女士一样,记住自己首饰的数量、重量,并且和店员一起确认。 再者便是坚持要求对方当面操作,全程监督,或是选择操作间有公开监控的金店,顾客可以看见全过程。 而消费者自己也可以携带一个秤,防止商家改秤。 黄金本是“诚信”的象征,可现在老百姓修个手链,得像侦探一样防着店家。当行业把聪明劲儿都用在坑人上,砸的是自己的饭碗。 信源:江北融媒
“必须报警”,2月16日,一女子拿着金手链到金店重新穿绳子,穿好后,原本64颗珠
哄动这史记
2025-02-20 08:01: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