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们挂上去!”1958年,众人将李鸿章夫妇的尸体挂在拖拉机后面,在街上游行,

熹然说历史 2025-02-19 23:11:48

“给他们挂上去!”1958年,众人将李鸿章夫妇的尸体挂在拖拉机后面,在街上游行,让不少人震惊的是,李鸿章的墓中并没有奢侈的陪葬品,只有一个密封的小匣子十分引人注意…… 李鸿章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他所签署的《马关条约》被认为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李鸿章曾在苏州下令杀降,造成大量太平军降将和士兵死于非命。另外,他执掌朝政数十年,官场腐败之风却愈演愈烈,他本人也屡屡被参奏贪污受贿。 对于这样一位功过兼备的历史人物,后人评价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李鸿章是挽救大清江山的中流砥柱,也有人认为他是丧权辱国、贪赃枉法的罪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鸿章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七日,李鸿章在北京寓所溘然长逝,享年79岁。消息传出,举国震惊,朝野上下一片悲戚。慈禧太后闻讯后伤心不已,几度落泪,随即下旨追赠李鸿章一等肃毅伯,并拨银五千两赡恤其家属,治丧费用也由国库支付。 李鸿章虽然一生争议颇多,但作为晚清重臣,国家对其身后事还是十分重视。李鸿章生前不喜奢华,遗嘱中交代后事从简。但朝廷为彰显国威,仍旧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其家乡合肥为他修建了豪华墓地。 修建李鸿章墓,朝廷和李家花费巨资,历时一年有余。选址颇费周折,李鸿章生前对安徽名臣、北宋开国元勋包拯十分推崇,便选定了包公墓旁的小夏郢村。此地风水极佳,背倚巍巍大山,青松翠柏环绕,清溪潺潺流过。 为确保墓穴万年不朽,修建时用料十分考究。墓道全用从英国进口的青砖砌成,比普通砖质地坚硬数倍。为防止墓室受潮,工匠别出心裁,在墓室四周开凿出一圈夹墙,内填炭渣,上面铺盖砖瓦,构成了独特的防潮层。 墓室规模庞大,占地 2000 余平方米,青石砌筑而成的墙体厚达两米。顶部为半圆形穹窿,高七八米,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图案。墓室内还有多个小室,供放置陪葬品。修建过程中,当地百姓纷纷前来观看,无不为其工程之浩大而惊叹。 光绪二十九年腊月,李鸿章灵柩从北京运回安徽。到了合肥城外十里长亭,百官列队恭迎,鸣炮奏乐,场面十分壮观。随后灵柩被护送到小夏郢村新建成的墓地,举行入殓仪式。李鸿章身着寿衣,手捧玉珏,头枕砖石砌成的石枕,再盖以布单锦被。 李鸿章的夫人赵小莲,比李鸿章早两年去世。夫妇二人一生恩爱,李鸿章曾在日记中表示要合葬。于是赵夫人的灵柩也被从原墓迁出,与李鸿章合葬于此。在墓园西侧还建了一座高大的石碑,碑文记述了李鸿章一生的事迹和朝廷的褒奖。 李鸿章墓建成后,当地百姓纷纷前往凭吊。大家议论纷纷,都认为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晚清重臣,死后定然陪葬了大量珍宝。但谁也不知道,50多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席卷而来,彻底打破了这座豪华墓园的宁静。而墓中的陪葬品,也令洗劫者大跌眼镜。 1958年的一天,安徽合肥东部的小夏郢村附近突然人声鼎沸,炸药声隆隆作响。原来是合肥市要在此兴建钢铁厂,需要大量建材。有人提议,与其四处寻找砖瓦,不如把附近李鸿章的墓地挖了,反正他是个卖国贼,死后的陪葬品说不定还值不少钱呢。 村民们聚集了上百人,浩浩荡荡向李鸿章墓行进。他们用铁锹铁锤使劲敲打墓碑,却纹丝不动。众人只得绕到墓园后方,用炸药炸开一个缺口,却发现墓道十分坚固,根本无法撼动。 有人出主意,干脆从旁边挖条地道,直通墓室岂不快哉。于是乎,众人挥锹铲土,从几十米外开凿起来。几经辛苦,终于在墓室旁凿出一个大窟窿。众人兴冲冲钻了进去,只见两具棺木并排而卧,木料似乎十分名贵。 撬开棺盖,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陪葬品少得可怜。李鸿章棺中只有一副眼镜、一块怀表、一把剑和七枚铜钱,赵夫人棺里有一个木匣子,众人本以为是什么宝贝,打开一看却是两块金灿灿的大砖,有人抱着侥幸心理,拿去鉴定,结果是两块铜砖,大失所望。 洗劫一空后,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棺内的尸骨。五十多年过去,李鸿章夫妇的遗体仍然完好如初。一位老者突然高喊:"当年他卖国求荣,害得百姓妻离子散,如今死了还想风光,给他们挂上去!"众人一听,纷纷响应。 他们七手八脚地将两具尸骨从棺材里拖出来,用绳索捆在拖拉机后面,绕着村子游街示众。为首者高喊口号,痛骂李鸿章的种种罪行。街边百姓见状,有的愤怒谩骂,有的扬手鼓掌,恨不得对着尸首啐上一口。 拖拉机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小道上走走停停,尸骨撞击在地面和石块上,渐渐四分五裂。游街结束时,李鸿章夫妇的遗骸已化为一地碎骨。愤怒的人群将它们扫作一堆,就地掩埋了事。至此,晚清重臣的身后荣光,灰飞烟灭。 事情平息后,人们这才想起,李鸿章的棺中似乎还有一个精巧的小匣子,不知里面装的是什么。但那时已经无从查找,小匣子的秘密也就成了永远的谜团。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