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最近发布多项针对中国AI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AI产业正通过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和成本优势快速崛起,成为全球AI竞争的重要力量。
首先,高盛认为A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
1、GDP贡献增强:高盛预计,到2030年,AI将为中国年度GDP增长贡献0.2-0.3个百分点,高于此前预测的0.1个百分点。长期来看,AI驱动的生产力提升预期为8%(原为9%),主要受中国低技能岗位占比较高的限制。
2、成本降低加速普及:中国AI模型(如DeepSeek)通过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开发成本(例如仅花费558万美元达到顶尖性能),这一突破可能刺激全球AI更快普及,推动宏观经济上行。
3、资本支出增长:预计2025-2027年间,中国AI相关资本支出将大幅增长,2030年底AI总支出接近GDP的1%。
其次,高盛认为中国AI技术竞争力引发全球关注。
1、模型性能突破: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大模型通过优化架构(如“多头潜在注意力”和“混合专家架构”)、提升算力利用率(如FP8混合精度训练)等技术,显著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甚至达到与OpenAI闭源模型相当的水平。
2、产业链优势:中国在AI应用市场具备多维竞争优势,包括数据资源、商业模式创新及政策支持。例如,DeepSeek的开源策略推动大模型普及,华为、百度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也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高盛看多相关股票市场与投资机会。
1、股市重估与资金流入:高盛将MSCI中国和沪深300指数未来12个月目标点位分别上调至85点和4700点,对应16%和19%的上涨空间。其预测未来十年AI普及将推动中国股票整体盈利每年提高2.5%,并可能带来超2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2、行业分化:AI软件类股票表现强劲(如高盛AI软件篮子单月涨幅4.5%),而硬件主导的企业面临压力。中国科技股(如KWEB ETF)近期资金流入显著,反映市场对AI主题的乐观情绪。
第四,不只是唱多,同时高盛也对中国的人工智能方面看到了一些挑战与潜在风险。
1、就业市场扰动:AI自动化可能导致低技能服务业岗位流失,但长期有助于缓解劳动力人口下降问题。
2、技术与政策瓶颈:尽管技术进步显著,中国在算力基础设施、法律监管(如自动驾驶政策)和AI伦理(如智能体可解释性)方面仍需突破。
3、全球竞争压力:美国在AI基础研究和货币化应用上仍具优势,中国企业需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以应对国际竞争。
第五、行业应用与未来趋势
1、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高盛预测2025年中国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20%,人形机器人因人口老龄化政策支持加速发展,轻量化模型(如DeepSeek)将提升其智能化水平。
2、AI智能体成熟:To B场景(如企业自动化、智能决策辅助)将率先落地,而To C场景(如医疗诊断)仍需解决可解释性和权限设置问题。
高盛报告的核心结论是:中国AI产业正通过技术突破(如DeepSeek)、政策支持和成本优势快速崛起,成为全球AI竞争的重要力量。其经济影响将体现在GDP增长、生产力提升和资本市场重估,但需应对就业结构调整、技术瓶颈和国际竞争等挑战。未来十年,AI驱动的产业变革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引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