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25岁安德海出宫采办。怎料刚到济南,竟被一官兵一拳打掉2颗牙绑了扔进

熹然说历史 2025-02-18 23:11:41

1869年,25岁安德海出宫采办。怎料刚到济南,竟被一官兵一拳打掉2颗牙绑了扔进大牢。不过5天,就被斩首暴尸3天。慈禧得知后大怒,立誓给安德海报仇,可同治一句话,慈禧竟默不作声。 清朝同治年间有个叫安德海的太监,虽然只有25岁,在宫里却混得风生水起。这小子其实出身寒微,10岁那年被家里送进宫当了个小太监。 安德海这人有一身本事,最会察言观色、溜须拍马,没几年就在慈禧太后跟前站稳了脚跟,成了她的心腹爱将。别看安德海官儿不大,可在宫里他横着走,连皇帝也得让他三分。 同治八年,也就是1869年,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要大婚,这下可热闹了,大太监安德海找到慈禧太后,说要出宫采办一些结婚用的东西,给太后孝敬孝敬。谁承想慈禧太后一高兴,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其实呢,安德海这是开脱,借机出宫游山玩水、巴结权贵去了。要知道,清朝是有祖制的,宫里的太监若非奉命,是不能擅自出宫的。安德海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胆子大得很,非但私自出了宫,还大摇大摆插着"奉旨钦差"的龙凤旗。 安德海一路招摇过市,穿龙袍、坐轿子、打着御用的旗号,百姓见了都得下跪。这下可坏了,引起了不少官员和百姓的公愤。 一个区区太监,竟敢如此嚣张跋扈,实在是岂有此理!可当时的百姓,敢怒不敢言,生怕得罪了这尊煞星。大家都在等着看,这个要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太监,最后会有什么下场。 安德海一路作威作福,终于惹到了当时的山东巡抚丁宝桢。丁宝桢是出了名的清官,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他当了几十年的官,从来不向宫里的太监们低头。 在丁宝桢的眼里,安德海就是个膈应人的主儿。不过官儿大,惹不起,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没想到,这厮竟然堂而皇之带着皇家的龙凤旗,在他的地盘上撒野,这就不能忍了。 丁宝桢一听说安德海在泰安被当地官员逮住,就急忙派人把他押解到济南。安德海仗着慈禧太后的权势,一路上还在嘴硬,丝毫不知悔改。可他万万没想到,丁宝桢这个刺头,根本不吃他那一套。 丁宝桢亲自审问了安德海,掌握了他一系列违法乱纪的事实,当即上奏朝廷,请旨发落。这一下可把安德海吓坏了,他知道事情闹大了,也怕丁宝桢不给他留面子。 巧的是,一向对安德海恨之入骨的同治皇帝,得知此事后大喜过望,立马下旨,命丁宝桢就地正法,不必请示慈禧太后。同治是想趁机除掉这个眼中钉,顺便杀杀慈禧太后的威风。 丁宝桢接旨后,立刻派人将安德海的脑袋拿下,示众三天。消息传开,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都说丁宝桢是当世包青天,铁面无私,伸张正义。"丁青天"的美名不胫而走,一时传遍大江南北。 没几天,消息就传到了京城,慈禧太后大发雷霆。这个安德海,可是她的心腹爱将,说没就没了,谁给的胆子?慈禧立刻扬言要为安德海报仇,替他讨回公道。 可皇上同治早有准备,他屁颠屁颠地跑到慈禧太后跟前,说了这么一番话:"额娘,儿臣知道你最疼爱安德海,可他实在是太猖狂了,竟敢擅自出宫,还打着咱们皇家的旗号招摇撞骗,如果不严惩,怕是要坏了皇家的名声啊。" 同治这一番话,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在理。慈禧太后一听,一时间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默不作声地忍了。其实这背后的弯弯绕,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还真不知道。 原来啊,同治就是想借此机会削削慈禧太后的权势,让她难堪。安德海不过是这场博弈的一颗棋子,他自己作死,谁也救不了他。慈禧太后心里有气,奈何自己的儿子都发话了,她再闹腾,只能是自讨没趣。 至于那个丁宝桢,他对慈禧太后可没什么忌惮。他仗着同治的支持,早就想铲除安德海这个祸害。如今有了皇上的密旨,他才敢下手,可不就名正言顺了吗? 再说了,安德海虽然只是个太监,但他的倒台,却折射出宫廷里错综复杂的斗争。同治借此敲打慈禧太后,慈安太后这个傀儡皇后站队同治,无异于给慈禧太后使绊子。这后宫里的事儿,真是深似海,外人看不明白。 丁宝桢的老谋深算,可是立了大功。他借势除奸,既巩固了同治的统治,又讨好了老百姓,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只不过啊,丁大人虽然争了一时之气,却也难挡大清国运衰败的车轮滚滚向前。 所以古语有云:树大招风。像安德海这样的矮子当道,飞上枝头变凤凰,最后落得个不得善终。反观丁宝桢这样的好官,虽然赢得民心,却也救不了气数已尽的王朝。

0 阅读:1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