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开篇有一首五言绝句:“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5-02-17 17:47:35

《水浒传》开篇有一首五言绝句:“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其中隐写的就是“朱瘟(温)”与大明“五代”。朱元璋以“洪武”开国,其后就是“木火土金”,大明以“五德”为字辈,故是太祖五德皇帝。五作“武”,指的就是洪武。 书中的瘟疫突发于“三登”之世,“登”本指丰年,但却以“三登”寓意大明第三代皇帝朱棣篡位,靖难之役就爆发于“三登”之时。施耐庵认为,因朱元璋封藩与“孙立”引发了这场大明诸侯(朱猴)之乱,“朱温”篡位,大明将因“封建”而亡。 嘉祐三年其实隐写的是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在这一年四月“封建诸子”。嘉祐、仁宗(赵祯)取自朱元璋《钟山云》:“前祯祯后后嘉祯”。 这回书以王维《早朝大明宫和贾至舍人之作》为回前诗,暗藏朱元璋《金鸡报晓》诗,说大明靖难之役就是一场玄武门之变。后文书中,就暗写了朱棣次子、自称天策上将的朱高煦在玄武门射杀了建文帝的历史。因此,“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仁宗天子在唐朝大明宫紫宸殿早朝,商议祈禳瘟疫。 大唐玄武门之变,就是天策上将在玄武门射杀了太子李建成。这两个隔代的一真一假的天策上将,就是书中的唐牛儿、李小二、牛二、牛子,因为他们都是属牛的皇后之次子。 朱元璋《金鸡报晓》诗是这样写的:“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因而是“绛帻鸡人报晓筹”。朱元璋自称是颛顼之后,更是颛顼帝转世,颛顼姬姓高阳氏,朱元璋故而自称“金鸡”,是大明太祖“高皇帝”。 嘉祐三年早朝,故去六年的范仲淹穿越而来,以洪太尉为钦差,前往龙虎山诏请张天师。于是,“洪太尉误走妖魔”。 范仲淹曾经随母下嫁到朱家,取名“朱说”。因此,误走妖魔是因为“朱说”,“封建诸子”、“孙立”都是朱元璋说的。 太尉是武职,洪太尉故是“洪武”。洪太尉名洪信,信为“信圭”,朱元璋的“璋”就是圭。 洪太尉到了龙虎山,请的是徽宗时期的张天师虚靖先生,这就有“靖”了。虚靖先生是道家雷法的发明者,雷法在书中就是五雷天罡正法,五雷隐写的是朱明五德,也就是“五代”。 龙虎山,实写的是南京栖霞山系中的龙山与虎山,书中的黄泥冈、翠屏山等地,都写的是南京地名。龙虎山误走的妖魔都上了梁山,梁山指的是大明都城之西的石景山,石景山古称梁山,此梁山之东即燕藩,也就是永乐十八年后的大明都城,故是“山东”。 山东有青州,青州不是实写地名,而是指的朱家木字辈,也就是朱棣。青州知府名叫慕容彦达,这个人名典出《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彦达即燕达,寓意燕王抵达帝畿南京。 朱元璋“封建诸子”,藩镇坐大,朱允炆继位后就要削藩,早有异志的朱棣借机起兵靖难,夺了侄子的皇位。这段削藩历史,就隐写在阳谷县的故事中。王婆说:“这个娘子属虎,戊寅年生,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戊寅年指的是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开始削藩。第二年,也就是大明新年“建文”,朱允炆二十二岁时,靖难之役爆发。九十三即诗禅数二十二。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洪武二十五年因朱标意外去世,朱元璋就越过木字辈而立火字辈朱允炆为皇太孙,这就是“孙立”。梁山寨主王伦,是“亡伦”的谐音,寓意朱元璋“孙立”乱了朱家五伦,朱棣继承侄子之位,也是“亡伦”。 梁山好汉大聚义,地煞前三名是“朱皇孙”,第四名是宣赞。宣赞即隐写的是宣德,这个皇帝也是朱棣所立之皇太孙,此皇太孙也经历了叔侄夺位之战,宣德元年,天策上将要夺侄子皇位。 朱元璋、朱棣搞“孙立”,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若以北宋历史而言,宋太宗之后是宋真宗,宋真宗才传位于宋仁宗,也就是赤脚大仙。 有意遗漏真宗,就是写的“孙立”。洪太尉误走妖魔后,书中又一次故意写错北宋皇位传承,隐藏了大明第二次“孙立”。 《水浒传》隐写的就是“朱瘟”,嘉祐三年的瘟疫实写的是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封藩,洪武二十五年“孙立”,这是导致靖难之役(朱瘟)的两大原因。因此,龙虎山上洪太尉所遇之雪花大蛇,指的就是生于蛇年(丁巳)大雪节的朱允炆。 朱温又名朱全忠,“全忠”就隐写在“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段故事之中。《水浒传》以瘟疫开篇故是,其目的就是要写大明“朱瘟”。

0 阅读:2
绿野萍踪文化行

绿野萍踪文化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