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朴刀是什么,真的是电视剧演的那样,宋江出门扛着一把大砍刀吗? 《水浒传》第二回书中写了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铖并戈戟,牌棒与枪杈。”奇怪的是,其中没有梁山好汉常用的“刀”。 《水浒传》中的刀有各色“花式”,比如三尖两刃四窍八环刀、日月双刀、雪花镔铁戒刀、腰刀、戒刀……等等,最为烂大街的,就是朴刀。电视剧中,宋江就扛着一把大朴刀,毫无顾忌地行走江湖。 十八般武艺为何没有“刀”,书中的朴刀究竟是把什么样的刀? 朴刀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兵器,典籍中并无详实的记载,或说是一种长兵器,犹如电视剧中宋江扛在肩上的那种。有的说是一件短兵器,全长约60-150cm,刀刃长度在45-70cm之间,大约类似于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大刀。 这些,都是现代词典的注解。以“朴刀”为此条,恐怕是受了《水浒传》的影响。 还有的说,是短刀扣上长柄,又作长刀用,《水浒传》中就有这样的描写。第六十一回书中,写卢俊义中了吴用的计谋,押着太平车来到梁山口,要仗胸中本事捉拿梁山好汉:“倘或这贼们当死合亡,撞在我手里,一朴刀一个砍翻”。 于是,卢员外“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这是书中唯一的朴刀介绍,从这段描写中不难看出,朴刀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铁制的刀身,二是木质的刀柄。刀身上有“三个丫儿”的扣,固定杆棒,就成了一把长兵器。 但是,从书中诸多以朴刀打斗的场面看,似乎又不是这样的,梁山好汉总是提了朴刀,或者仗着朴刀就开打,也没像卢俊义那样临时装杆棒。 古代典籍,诸如《武经总要》、《宋会要辑稿》中,并无“朴刀”记载,其中只说到与“朴刀”读音相近的“拨刀”。 拨刀又是什么刀呢?《宋会要辑稿》中说:“着裤刀于短枪干、拄杖头, 安者谓之拨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原来,拨刀竟然是砍荒用的畲刀,说得更直接点,就是柴刀。 冷兵器时代,刀枪之类的利器也在严格管控之列,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扛把大刀四处游荡的。而柴刀装上短枪杆、木棒上,就是一件兵器。所以,《宋会要辑稿》中还有这样一条记载:仁宗天圣八年(1030)三月诏:“川峡路今后不得造着裤刀,违者依例断遣。 ” 宋仁宗时期,就开始禁止打造库刀了,也就是说,当时的柴刀也被当做兵器严格管控了。所以,卢俊义藏在车上的是一把库刀,装上杆棒就当兵器用。如此,宋江还能扛着一把超过他身高的大砍刀行走江湖吗?逃难中的宋江,难道就不怕被官军缉捕了? 若是宋江腰里别把库刀,与宋清装扮成打柴的,星夜逃跑,赶奔柴大官人庄上,那就合情合理了。同样,梁山好汉出门藏了把别裤刀以防身,也不会被当做盗贼而被缉捕了。 《水浒传》一大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写了一把“泼刀”,是铁天王晁盖的泼鏔铁大刀。大概,《水浒传》中的朴刀就是拨刀、泼刀的谐音来历吧。 问题是施耐庵为何要把畲刀写成“朴刀”呢?这个疑问的答案,其实隐藏在第四十三回书中。 这回书写的是李逵回家搬取母亲上梁山。黑旋风到了沂县,遇见了朱贵,吃了酒,要乘五更星月去百丈村。朱贵告诉李逵:“休从小路去,只从大朴树转弯,投东大路,一直往百丈村去”。 李逵偏不听,抄小路走近道,不从朴树弯过。于是,遇到了一只兔子,这只兔子又把李逵带到了劫道的李鬼面前。 《水浒传》中大都写的是柳树、松树,极少写其他树,这里为何写“朴树”呢? 朴,是晾干的鼠肉。《水浒传》是以大明靖难之役为主线,隐写的大明朱家火并。靖难之役是燕王朱棣的夺位之战,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这一年是农历庚子年,燕王属鼠。 朴树,指的就是朱家木字辈的燕王朱棣。朴刀,即朴道,燕王因居北方玄武之地,因而以玄武大帝转世自称,十分崇道。十八般武艺没写“刀”,是有意藏头以供读者悟出其中之“道”。 朴刀,隐写的是燕王。梁山好汉所有人都有燕王的隐喻,大多数好汉用过朴刀,就是这样的隐写。 燕王夺位成功,做了皇帝后,就在武当山建真武道场。其中,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就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一大来历。
《水浒传》中的朴刀是什么,真的是电视剧演的那样,宋江出门扛着一把大砍刀吗? 《水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4-06-20 20:17:49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