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夏至节,群芳饯别花神,寓意靖江王灭亡。铁证《石头记》家史王说,隐藏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4-06-21 09:17:46

《红楼梦》中的夏至节,群芳饯别花神,寓意靖江王灭亡。铁证《石头记》家史王说,隐藏大明真事。#红楼梦# 今天是夏至节,6月21日04:50:46由芒种节交夏至节。《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这句话中的“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是一道红学界冥思苦想也解不开的红楼死结。这道谜题之所以无法解开,是因为没有读懂这句“互文”。 所谓“互文”,就是一句话中讲了两件或者几件事。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主人下马,客人也下马,客人在船,主人也在船。所以,主人和客人一同在船上“举酒欲饮”。 《石头记》的这句互文,也是讲的两件事,或者说是两个历史时间节点。“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其中就隐含了四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两天。这两天隐写的是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于四月二十五日以弓弦缢杀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四月二十六日以柴薪焚化。 康熙元年是农历壬寅年,也就是“淫人”的谐音倒写,是红楼灯谜中的“秋千格”。寅肖虎,贾元春的册页画、判词“虎兔相逢大梦归”就是这段历史的大伏笔之一。 这句话写的是两天,而“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只是一天,节气交接只能是一天。所以,这句话就是说的另外一件事了。下文: “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原来,《石头记》中的“芒种节”只是一个障眼法,实写的是夏至节。“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岂不就是“夏至”吗? 查阅万年历,此夏至节是顺治六年(1649年)五月十二日(6月21日),这天14:16分由芒种交夏至,就是“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此处的“交”当解读为“交出”或者“交节”,芒种交节就到了夏至。 那么,这一天究竟隐写的是哪段历史呢?个中之谜就是“神退位,须要饯行”。书中的花神是林黛玉、袭人,他们的生日都是二月十二,这一天,就是花神节。大观园群芳饯别花神,就是饯别靖江王,顺治七年(1650年)靖江王灭亡,此年干支庚寅,也是“虎兔相逢大梦归”。 那么,花神节与靖江王家是什么关系呢? 《石头记》第一作者,就是靖江王之后,清初四僧之一石涛(朱若极)。对于自家历史,石涛比谁都清楚,他们家三世祖、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就是二月十二日正式在桂林就藩的。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都京”,庚辰本第三回的回目更为直白地隐写了两代桂林靖江王之藩的历史。怎么回事呢? 线索式解读:贾雨村其中的一个身份是“兴隆街的大爷”,隐喻靖江王一世祖、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洪武元年,朱元璋大封皇族,封其长兄朱兴隆(朱重四)为南昌王。洪武三年四月,朱元璋“封建诸子”,推亲亲之恩,封朱兴隆独孙、朱文正独子朱守谦为靖江王。 洪武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朱元璋诏令朱守谦“奉其祖南昌王木主以行”,前往桂林就藩。十二月二日,朱守谦从南京出发——林如海说,“出月”送黛玉去都中荣国府外祖家。出月即除月,也就是十二月。巧合的是,“出月初二”也是“赞之十世孙”中的朱赞仪,石涛的四世祖、悼僖王朱赞仪从京城出发之藩的日子。荣禧堂的“禧”,其一寓意就是靖江王悼僖王。 顺便说一句,现在都认为“赞之十世孙”说的是石涛自己。其实不然,以靖江王家字辈,赞之十世孙应当是石涛的父亲朱亨嘉。 朱守谦之国这年九月,朱元璋诏令“靖江王国则以南昌王为始祖”,由南昌王而为靖江王一世祖,这就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朱守谦之国,只奉南昌王牌位以行,其父朱文正牌位也就留在了原籍——这就是“林代玉抛父进都京”。所谓都京,就是石涛的父亲朱亨嘉称帝,改桂林为西京。书中的都京、都中,多是此“西京”。朱亨嘉称帝,以洪武为年号,取代了朱元璋——这就是庚辰本中的“林代玉”。 靖江王城以藩王规制,仿金陵皇城以石头修筑,也是“金陵”、“石头城”。靖江王是三世祖才之藩,因而石涛说他家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西方即“西藩(见靖藏本所批之西帆楼)”,灵河,指的是发源于灵渠之漓江,三生石即指朱守谦。 史料中记载,朱守谦于正月二十一日到达藩地,书中以贾母、宝钗生日隐写。靖江王虽然皇族,上了玉牒,但不是大明正脉,因而是“外族”,也就是“外祖”。以薛宝钗生日喻靖江王之藩,也是“钗黛合一”的伏笔。 然而,史料中没有记载朱守谦何时举行就藩大典,石涛因而补写了这段历史,以林黛玉的生日二月十二日为靖江王家史起源。这天,后来就成了花神节。 《红楼梦》中的夏至节,隐写的就是靖江王家史。《石头记》“家史王说(贾史王薛)”,作者除了石涛外,还有八大山人。 “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是一条颠扑不破的证据,铁证《石头记》隐藏的是大明真事。石涛以袭人与林黛玉同隐靖江王就藩的日子,是因为花珍珠、花袭人隐藏大明仁祖(朱元璋之父)朱世珍,以此证明靖江王家才是长房,应当继承仁祖之“龙衣”。

0 阅读:1
绿野萍踪文化行

绿野萍踪文化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