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中写到了“花名”。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到任第一天,大小官员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此“花名”大概是花名册,但不能理解为花名册,而是参拜之人以手本的方式自报家门。因此,《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有“花名”。 第四回,赵员外送鲁达上五台山出家,说:“我曾许下剃度一僧在寺里,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五花度牒,大致是度牒上印有官府大印,古称“押花”。但此“五花”却是指的朱明“水木火金土”五德,大明皇帝就在这五德中循环流转,因而,开篇故事中就写了一个“太祖五德皇帝”,五原作“武”,寓意大明五德从太祖洪武开始。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为儿子取大名,是木字辈,如朱标、朱棣等,自己却“不在五行中”,《水浒传》、《西游记》、《石头记》多写出家人,即此喻。不在五行之中,因而以“洪武”为水,这就是“水浒”最深刻的寓意。 梁山好汉中,也有以“花”为名号者:花和尚鲁智深、一枝花蔡庆、小李广花荣、白花蛇杨春、花项虎龚旺。梁山好汉外,还有花花太岁高衙内。其中,还有一个以“花”为号的大人物,那就是梁山第五任寨主宋江。 第十八回宋江出场,书中有一首《临江仙》赞道:“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宋江有很多绰号,“花村刀笔吏”才是其真正的花名。 宋江为何是梁山第五任寨主,“花村刀笔吏”是什么意思,咱们另外再讲。总而言之,“花名”隐写的是大明朱家。《水浒传》中不仅梁山好汉有花名,江湖人等大多也有花名,比如武大郎就有两个花名“三寸丁”、“谷树皮”。 武大郎的花名“三寸丁”、“谷树皮”,隐写的是两个“蒋门神”。蒋门神,指的是南京守将,蒋,指的是蒋山,也就是钟山,南京因而古称蒋州。 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十三这天,率燕军抵达南京城。镇守在皇城左顺门的徐增寿要做“李应”,建文帝便亲手将其斩杀在此。然而,镇守在金川门的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却打开城门,迎接燕军进城。 三寸丁隐藏了“寿”字,“谷树皮”则是谷王朱橞,李景隆则隐写在景阳冈之“景”字之中,又隐写为“江州”。《水浒传》中的江州仿佛江西九江,李景隆小字九江。梁山好汉郁保四,是欲保四的谐音,“专一把捧帅字旗”隐写的是李景隆在白沟河之战中涉嫌折断帅字旗,以保燕老四。 《水浒传》以靖难之役为主线,写的是大明“朱温(瘟疫)”,也就是朱元璋“封建诸子”所引发的诸侯(朱猴)之乱。 “封建诸子”是总瘟疫(朱温),“孙立”削藩则是诱因。“(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这段假语北宋传位的话,其中没有宋真宗,赤脚大仙指的是宋仁宗,太宗把皇位直接传位给仁宗,就是“孙立”。 武松杀嫂、杨雄杀妻,隐写的都是大明削藩。藩,削去草字头就是个“潘”字。 梁山排座次,地煞前三名朱武、黄信、孙立,就是“朱皇孙”。朱皇孙以下是宣赞,宣赞隐写了宣德帝,这朝皇帝是朱棣指定的隔代接班人,封皇太孙。两代皇太孙都引发了叔侄之争。 孙立的花名是病尉迟,以唐代大将尉迟恭喻。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射杀了李元吉,而在李元吉被射杀前,大唐天策上将李世民射杀了李建成。 《水浒传》第一回以《早朝大明宫和贾至舍人之作》为回前诗,仁宗天子在大唐大明宫紫宸殿早朝。这是要借唐朝的玄武门之变,隐写大明玄武门天策上将朱高煦射杀了建文帝。 李世民是高祖与窦太后第二子,窦太后属牛,其花名就是唐牛儿、李小二、牛二、牛子。巧合的是,向永乐皇帝索要天策卫、自号天策上将的朱高煦是朱棣与徐皇后的第二子,徐皇后属牛。因此,朱高煦也是牛子、牛二。 朱棣是木字辈,朱高煦是其第二子,因而是“木子”,朱高煦的花名也是李小二。 《水浒传》中的每一个“花名”都深有隐喻,无论如何隐喻,都写的是大明皇帝以及试图争夺皇位的藩王。
第二回中写到了“花名”。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到任第一天,大小官员尽来参拜,各呈手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5-02-15 08:19: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