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慈禧下令将石达开5岁的儿子凌迟处刑,且要剐满3000刀。但是,刽子手

熹然说历史 2025-02-13 23:10:19

1863年,慈禧下令将石达开5岁的儿子凌迟处刑,且要剐满3000刀。但是,刽子手刚行刑,孩子便已疼痛到晕厥。慈禧却说:“好好养着他,不急于这一时,日后慢慢地剐。”没承想,这刑罚持续了9年。 石达开,原名石亮,又名石洪直,出身于江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石达开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就展现出不凡的智慧和勇气。 他于1851年加入太平天国,很快就在军中崭露头角。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石达开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勇猛善战的作风,多次领导太平军击败清军,赢得"常胜将军"的美誉。 在军中他深得士兵们的拥戴和爱戴。 然而,随着战事的胶着,太平天国内部逐渐陷入权力斗争和内讧。 石达开对天王洪秀全的昏庸统治和奢靡腐败极为不满。 1857年,石达开毅然决定率部西征,脱离太平天国的控制。 但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国运已然衰败。 石达开虽然仍率部在四川一带英勇抗击清军,却因寡不敌众,最终陷入重围。 清军许诺如果投降就放过他的部下。 石达开为了保全手下将士的性命,选择了投降。 然而这只是清军设下的圈套。 石达开被俘后,清军立即背弃诺言,将他押往成都,以极其残忍的凌迟之刑处死。 与此同时,石达开的部下也全部遭到杀害。 石达开英勇就义,清廷本已解决了心腹大患。 但对于那个时代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来说,仅仅杀死石达开还远远不够。 她要让所有胆敢反抗大清江山的人都尝尝血的代价。 慈禧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手腕成为同治皇帝的生母,掌握了大清王朝的最高权力。 她生性多疑善变,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任何威胁都要赶尽杀绝。 尽管太平天国运动已然失败,慈禧仍然恐惧这股势力死灰复燃。 她下令彻底镇压太平天国残余势力,诛杀所有与之有关的人。 石达开手下十几万将士,全部被屠戮殆尽。 慈禧认为,只有斩草除根,才能确保大清江山永固。 石达开虽已伏诛,慈禧却得知他还有一个年仅5岁的幼子石定忠。 在她看来,这个孩子虽然年幼无知,却是石达开的血脉,留着他就是留着一个隐患。 于是,慈禧亲自下令,要将石定忠也凌迟处死。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慈禧还要求刑罚必须凌迟三千刀。 这样惨绝人寰的刑罚本就令人不寒而栗,更何况是施加在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童身上。 刽子手都不忍下手,但面对慈禧的铁令,也只得硬着心肠动刑。 然而行刑才几刀,幼小的石定忠就已经痛得昏死过去。 刽子手战战兢兢地向慈禧禀报,本以为慈禧会网开一面。 谁知慈禧却冷酷地说:"好好地将他养着,我要他生生受尽三千刀之苦,而不是痛快地死去。 日后每天割上几刀,直到割满为止。" 如此残酷的命令让在场所有人都不寒而栗。 这个孩子才5岁啊,本该在父母怀抱中撒娇,无忧无虑地成长。 可现在,他不仅要承受失去父亲的悲痛,还要忍受皮肉被一刀刀割开的剧痛。 更可怕的是,这种非人的折磨竟然要持续多年。 在慈禧的威压下,没有人敢违抗她的旨意。 小石定忠就这样一次次被折磨到昏厥,又一次次被治好伤口,就是为了能让他再次承受凌迟之苦。 这种骇人听闻的凌迟酷刑,竟然持续了长达9年之久。 石达开父子的悲惨遭遇,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一个缩影。 它揭示了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对参与者赶尽杀绝的血腥镇压。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类似的悲剧不知上演了多少次。 石达开虽然最终失败被俘,但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永远值得后人敬佩。 而他年幼儿子石定忠的悲惨遭遇,更是让人痛惜不已。 一个本该天真烂漫的孩童,却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这是何等的不公与残酷。 整个事件,充分暴露了以慈禧为代表的统治集团的暴虐嗜血。 他们不仅要杀死起义者,还要使他们痛不欲生,以儆效尤。 他们以如此残忍的手段镇压太平天国,凸显了他们维护统治的决心,同时也暴露了他们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本质。

0 阅读:392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