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趁妻子不在,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所有人都

老阿七说史 2025-02-13 13:14:22

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趁妻子不在,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殊不知正是他的这一壮举,造福了无数病患! 王延涛是徐州的一位麻醉科主任医师,他在外科手术方面的开刀技术,已经到了主治医师的水平。 上世纪五十年代,医院里麻醉医师紧缺,王延涛为了改变没有麻醉医师因而手术困难的局面,因而开始研究麻醉技术。 麻醉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不仅仅是减少患者的痛觉,还是为了让患者在稳定生命体征的状况下,顺利接受手术。 如果说外科医生是汽车的油门,麻醉医生就是刹车,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汽车的良好运转,王延涛在南京的医院里学习了当时最尖端的麻醉技术,将麻醉技术传承给徐州医院的医生。 因为王延涛的努力,徐州的医院成为远近闻名麻醉高手,很多其他省市的医生都慕名而来,专门找王延涛医生进修麻醉技术。 很多困难的大型手术,都因为王延涛的安全麻醉,得以顺利开展。麻醉是连接一台手术的关键,外科手术的开始和结束都是麻醉,涉及到患者术后的恢复。 当时每逢重大外科手术,都要有王延涛医生来坐镇。不过光有麻醉医生还不够,麻醉医生的队伍培养是建设起来了,但是麻醉药品的供应却出现了问题。 五、六十年代由于世界局势的缘故,很多进口药品的购入都很困难,当时很多药品都是国外生产的,尤其是麻醉手术需要的关键药品乙醚。 医院的库存很快耗尽,可是等着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还在不断入院,当时王延涛所在的医院积攒了十几位病人,都是因为缺少麻醉药品,无法安排手术。 病人和家属急得团团转,作为麻醉科主任医师的王延涛更是着急的不能行,他到处寻找药品,想要解决麻醉问题。 手术拖一天,病患的生命安全就多一分危险,而麻醉又是一项非常精密的技术,麻醉药品的药性和剂量都要严格控制,不能有任何闪失。 当时也有一些可以替代乙醚的药品,不过这些麻醉药品的药效不够,进行一些小的局部手术还可以,对于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全麻手术来说,这些药品如同鸡肋。 当时王延涛除了治病救人,就是泡在实验室中研究麻醉药品,上级告诉他,不论试验新药需要什么,都可以大胆提要求。 只要能尽快研制出可以替代的麻醉药品,医院大力支持。王延涛因为工作废寝忘食,连家都很少回,家人们都知道,王延涛是在为了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 跟死神竞争的压力,让王延涛上下求索,外科手术原本都是按照西方的标准,麻醉技术也不例外,王延涛查遍研究论文找不到好的方法。 患者在病房里苦苦哀求医院做手术救人,王延涛心里又愧疚又焦灼,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这天,王延涛又在试验药效和翻阅资料中熬了个大夜。 他一边思索一边活动肩颈,突然瞥到一本中药的总集,既然西药中找不到答案,那么中药能解决吗? 王延涛立刻想到古代的神医华佗,他不是也曾做过外科手术吗?华佗使用的麻沸散引起了王延涛的注意,他立刻找来古籍药方,寻找麻沸散的准确配方。 古代的计量单位和药品名称都跟今天的标准有很大的改变,王延涛找到的两张药方,需要的是两味不同的药草。 这些药草到底有没有效,麻醉后有什么效果都是未知的,王延涛一开始按照经验先做动物实验,但是药效不达预期,两种药都是剧毒,剂量使用不对就有可能麻醉药变致死药。 身上背着医院的嘱托,面前又有患者期望,王延涛大胆决定,在自己身上试药!他在斟酌后选择了曼陀罗花来试验,他谨慎调整药量,在第二次尝试中成功麻醉了三个小时。 可是当他想继续加大药量的时候,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这可是以命相搏。 王延涛为了尽快研制出新的麻醉药,瞒着家人,带着配好的复方洋金花散剂,来到医院试药。 同事在手术室外随时准备给王延涛急救,王延涛服下测量好的剂量,这次成功麻醉了九个小时。 中药全麻成功,王延涛以身犯险,为无数患者研制出了中药麻醉的方法。 参考资料:“以身试药”,中药麻醉写传奇2018年07月22日新华网

0 阅读:60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