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拿着许世友刚发的工资,忐忑的走进办公室,说道:“司令员,这个月的工资发下来了

熹然说历史 2025-02-11 23:09:25

秘书拿着许世友刚发的工资,忐忑的走进办公室,说道:“司令员,这个月的工资发下来了”,话音刚落,忙于处理工作的许世友连头都没抬的回道:“还是老样子,寄30元给我妈,再买50元钱的茅台酒。”可秘书却一脸为难! 要说起许世友的身世,那可真是白手起家、披荆斩棘。许世友出生在河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好在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武术天赋,被少林寺的方丈看中,收为徒弟。少林寺的习武生涯,磨炼了许世友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后来,战争年代许世友投身革命,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建立赫赫战功。打仗冲锋陷阵自不必说,就连领导指挥也是一绝。在一次战役中,他一人单枪匹马深入敌后,活捉敌军师长,震惊四方。凭着军事才能和英勇表现,许世友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高度赏识,被破格提拔为将军。 但是,位高权重的许世友却常常感到内心愧疚。他虽然学有所成、建功立业,但几十年来却难以尽到孝道。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许世友更是忙于军队建设,难有时间回家看望母亲。每每想到年迈的母亲还在老家操持农活,他就心痛不已。 许世友虽然外表粗犷彪悍,但骨子里却有着细腻柔软的一面。对战士,他关怀备至,甚至会把自己的口粮分给饥饿的士兵;对母亲,他更是怀着深深的愧疚,只恨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她身边。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许世友身上集中体现了共和国将领的优秀品质:心怀家国、艰苦朴素、不忘初心。 1955年,许世友出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掌管着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军事事务。这对许世友来说是个新的挑战,与纵横沙场的打仗不同,领导军区工作更多地需要行政管理能力。但是,无论在什么岗位,许世友都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在南京军区期间,许世友最关心的就是基层官兵的生活,他常说:"当官不在办公室,当兵不在家里睡。"每到一地,他都会深入连队,和战士同吃同住,嘘寒问暖。有一年南京大雪,他冒着风雪去慰问驻防部队,双脚冻得通红,但他却不以为意,说:"当年红军走雪山过草地,那才叫苦呢。" 为了加强军区建设,许世友想方设法筹措经费。他自己带头艰苦朴素,把全部工资都捐献出来。他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现在军队条件还很艰苦,每一分钱都不能浪费,要用在刀刃上。在他的号召下,广大官兵也纷纷响应,掀起了拥军支前的热潮。 说起当秘书,许世友有个"独特爱好",那就是偏爱老乡。他要求身边工作人员一定要是山东人,尤其是胶东人。这个"怪癖"一方面反映了许世友念旧重情的性格,毕竟家乡的那块黄土地,哺育了他,也培养了他的革命情怀;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胶东人朴实憨厚品格的信任。 在军中,许世友雷厉风行的作风是出了名的。对工作,他要求严格、注重实效;对部下,他严肃认真,从不轻易放过。但私下里,他又显得很随和,常跟身边工作人员开玩笑。有一次,秘书小李头一回给许世友当司机,紧张得浑身冒汗。许世友看在眼里,笑着说:"小伙子,紧张啥?又不是让你开坦克冲锋陷阵。" 许世友虽然是一区之长,但生活作风极其简朴。他吃住都在办公室,一张行军床就打天下。晚饭后,他喜欢散散步,吸吸烟,像个普通老头一样随和可亲。但谁要是以为他好欺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有一次,一个投机取巧的干部向许世友献殷勤,想借机捞好处。许世友当场就拍案而起:"老子最恨腌臜事,你给我滚!" 在许世友这样的军人身上,深深融汇着共和国将帅的优秀品格:对党忠诚、艰苦奋斗、极端负责、铁骨铮铮。这种品格,是那个火热年代培育出来的,是新中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许世友将军,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人的一生,总有起起落落,峥嵘岁月,英雄迟暮。许世友将军也不例外。1985年,已届耄耋之年的许世友,身体每况愈下。一向自诩"身强力壮"的他,终于也不得不面对疾病的侵袭。 医生诊断,许世友患上了肝癌。这个噩耗,无疑是晴天霹雳。但许世友似乎并不惊慌,他依然相信自己"手脚灵便,头脑清晰",坚持要在南京军区坚守岗位。对于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案,他嗤之以鼻:"我一个当兵的,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却要躺在病床上,像个病秧子一样,叫人看笑话。" 然而,身体的每况愈下,终究还是无法掩饰。在亲朋好友的一再劝说下,许世友被送往北京301医院治疗。然而,他的身体状况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即便是全国最好的医疗团队,也回天乏术。 1985年10月22日,不幸终于降临。许世友将军永远地离开了他挚爱的人民、党和军队。他的逝世,举国悲痛。无数人来到南京军区总部,向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0 阅读:337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