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珍宝岛上T-62的出现,极大地刺激了我军。虽然此战我们缴获了一辆T-6

今晚历史 2025-02-10 09:56:46

1969年珍宝岛上T-62的出现,极大地刺激了我军。虽然此战我们缴获了一辆T-62,但并非依靠精良的反坦克武器,而是靠反坦克地雷。当时头脑清醒的人已经看出来,这个战果反而暴露出我们的危机:T-62的火力和装甲,已经颠覆了我们现有的反坦克体系。 珍宝岛之战的一大特点,是双方武器装备的差距。自五十年代的中苏蜜月期以来,中国陆军装备全面继承苏联体系,苏联转让给中国的武器大多数都具备五十年代的先进水平。虽然我军装备种类比苏军少很多,但大多数武器质量和苏军相比,不存在代差,在当时世界上也属于先进水平。然而到了1969年,情况已经开始变化。 苏联出动了刚装备不久的T-62,堪称“装甲怪兽”。T-62不仅配备了先进的滑膛炮和脱壳穿甲弹,其装甲防护水平和发动机功率也上了一个大台阶。反观我军,在珍宝岛作战时使用的大多是老旧装备,比如56式85毫米加农炮和59式100毫米坦克炮,尽管对敌有一定威胁,但面对T-62时却尽显疲态。 更令人无奈的是,因为反坦克体系不完善和主战坦克性能落后,在面对苏联坦克时我们更多的要依赖步兵,而步兵分队的装备却显得力不从心。主力反装甲武器56式火箭筒的射程只有100米,仿制自美国的75毫米无坐力炮虽然射程稍远,但破甲威力不足,对T-62的正面装甲无可奈何。 一般来说,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可当时我们的59式相比T-62,已经落后了一代,无法有效反制。国际上到是出现了新一代坦克杀手——武装直升机,典型代表是1969年美国的AH-1“眼镜蛇”已形成战斗力,其空中快速机动并精确打击装甲目标的巨大潜力已备受重视;苏联方面也在研发自己的武装直升机,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综上所述,珍宝岛之战后中国感到了深深的不安全感,开始认真思考反坦克武器的发展,得出结论,我军反坦克火力配系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第一,缺乏多样化的反坦克手段,过分依赖步兵。 第二,现有装备技战术性能已经全面落后; 第三,远程打击能力不足,尤其是军、师一级缺乏远程打击敌坦克的手段。 这些问题,直接促使中国重新规划反坦克武器的发展策略。因此,珍宝岛之战也成为我国反坦克武器发展的催化剂。战后,中央军委做出了一系列关于反坦克武器的重大部署,掀起了一股研制反坦克武器的高潮。可以这样说,虽然我国早就提倡“三打”,打坦克、打飞机、打舰船,但真正把坦克提上日程,还是在珍宝岛之战以后。

0 阅读:243

评论列表

zhang3210

zhang3210

3
2025-02-10 12:41

[赞][赞][赞]

今晚历史

今晚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