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频繁“掏耳朵”会患癌?听听医生怎么说 35岁的李先生因突如其来的剧烈耳痛慌忙赶到急诊室。急诊医生发现他的右耳道内有明显的红肿和少量出血,经详细询问后得知,李先生长期习惯在睡前用棉签深入掏耳朵。 事实上,人的耳朵具有自我清洁的天然功能。耳道内分泌的耵聍不仅能捕捉灰尘和微生物,还能保持耳道内适宜的酸碱度,构成一道天然屏障。耳鼻喉科专家指出,正常情况下我们只需清洁外耳部位即可,而将棉签深入耳道进行“掏耳朵”,反而可能破坏这一自洁机制。如果耳朵长时间受到像掏耳朵这样的机械刺激,耳道皮肤可能会受到一点点小损伤,这时候细菌就容易钻空子,引起感染或者耳朵发炎。 在医生看来,因为老喜欢掏耳朵而不小心弄伤了耳道,最后还发炎感染的情况,其实挺常见的,不算少见。用棉签掏耳朵时,要是劲儿使大了或者插得太深,很容易就把耳道表皮给划破了。皮肤要是受伤了,它的保护力就没了,这样一来,细菌就容易趁虚而入。结果呢,外耳道可能会发炎,严重点的还会化脓,甚至留下难看的瘢痕。专家也提醒,虽然长期的炎症刺激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能与癌变风险相关,但目前并无权威医学研究证明单纯的掏耳朵行为与耳癌直接相关。 近年来,网络上不断有人散布“长期频繁掏耳朵会患癌”的谣言,使不少像李先生一样平时有掏耳朵习惯的人心生恐慌。对此,耳鼻喉科医生李教授表示:“耳道癌症如鳞状细胞癌在所有耳部疾病中极为罕见,其发病率不足0.1%,而大多数耳癌患者都有长期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放射线或严重慢性炎症的背景。单一的机械性刺激并不足以诱发癌变。”李教授还补充道,许多谣言往往是基于对医学知识的误读和过度解读,公众应当理性对待,切勿盲目恐慌。 相比之下,不当的掏耳行为更容易导致实际发生的急性外耳炎和局部感染。研究数据显示,每年因耳道创伤、感染而就诊的人群中,超过80%的患者都有频繁使用棉签或其他工具的历史。专家建议,普通人日常只需清洁外耳,保持耳道自然湿润和通风即可;若感到耳内堵塞或异常分泌物增多,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由专业医师处理。 那么,如何正确护理耳朵呢?首先,耳朵是自净器官,正常情况下不需要频繁清理。用柔软的布轻轻擦拭外耳即可;其次,切勿将棉签等物品插入耳道深处,以免引起划伤和感染;最后,如果耳垢堆积严重或伴有不适,应寻求耳鼻喉专科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处理以免加重病情。 尽管长期频繁掏耳朵容易导致耳道局部炎症和损伤,但目前尚无充分科学依据证明其会直接引发癌症。面对网络上传播的健康谣言,我们应以科学研究为准绳,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而不是轻信未验证的信息。正如李先生的经历所示,盲目的“清洁”反而可能伤及健康。保持耳部健康,关键在于尊重人体的自然机制,做到适度清洁、科学护理。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被各种看似“科普”信息所困扰,但理性的判断和及时的专业咨询才是预防疾病的最佳保障。希望广大读者在面对类似传言时,多一份冷静和辨识力,切勿因谣言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健康不仅关乎生活习惯,更关乎科学认知,让我们共同拒绝谣言、拥抱真实与权威。
长期频繁“掏耳朵”会患癌?听听医生怎么说 35岁的李先生因突如其来的剧烈耳痛
翰藻谈护理生活
2025-02-08 19:43:15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