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荷兰人以侵犯专利为由,将振华港机告上国际法庭,谁知,年过花甲的管彤贤

文山聊武器 2025-02-07 19:51:14

1995年,荷兰人以侵犯专利为由,将振华港机告上国际法庭,谁知,年过花甲的管彤贤只说了一句话:"全世界的汽车都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凭什么我造的就是侵权了。"让对方哑口无言…… 1995年,荷兰公司以振华港机涉嫌侵犯专利为由,将其告上国际法庭。然而,面对对方的指控,管彤贤并未慌乱应对。他简洁回应道:“全世界的汽车都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凭什么我造的就是侵权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严峻,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封锁。这场封锁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几乎使得中国的经济运转陷入困境。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落后,特别是在重型机械制造领域,中国的港口起重机械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且大部分关键技术受限于外国的控制。港口经济的蓬勃发展受到直接影响,港机设备的匮乏成为了制约中国港口建设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瓶颈。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不仅要面对封锁带来的物资短缺,更要应对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封锁。尤其是在港口机械领域,全球约95%的市场份额由少数几个国家垄断,其中日本、德国、韩国等国的制造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迫切需要突破这一技术封锁,发展出自主的港机制造体系。然而,技术上的隔阂和市场的垄断使得这一目标看似遥不可及。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世界海运贸易经济逐步复苏,中国也开始认识到港口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战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港口建设的步伐。 在这一时期,振华重工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新兴的企业,振华重工最初依赖于从外国进口零配件进行组装,技术和产品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振华重工的产品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尤其是在港口机械设备的制造领域,外国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如此,振华重工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决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克服技术瓶颈,力求突破外部封锁。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振华重工逐步改进了港机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并开始通过独立研发的方式攻克了重型港机制造的难题。 在此过程中,振华重工还成功开发了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港机设备,开始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并通过低价策略成功获得了第一个海外订单,这标志着中国制造的港机首次走向了世界。然而,这一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切顺利。 外国企业为了继续垄断市场,对中国企业进行了种种技术壁垒和运输限制,尤其是在港机运输方面,要求港机设备必须以整机的形式进行运输,且当时只有荷兰的DOCKEISE公司能够提供这种运输服务,而其高昂的运输费用几乎是中国企业难以承受的负担。 面对这一困境,振华重工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决心自己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长期的技术攻关,振华重工成功突破了港机运输技术的难题,开始自建运输船只,进行自有运输服务。 通过这一举措,振华重工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解决了港机运输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振华重工凭借自主研发的运输船和港机设备,成为了全球唯一一家能够自主制造港机并承担其运输任务的企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振华重工逐渐在全球港机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据统计,振华重工成功地拿下了全球港机市场制造份额的80%以上,尤其在欧美市场,振华的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90%以上。 其产品不仅在质量上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更在运输和服务方面展现了强大的竞争优势,成为全球港口设备制造和运输的领先企业。 振华重工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的结果。为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振华重工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创新,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进行研发创新。 通过这一机制,振华重工成功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包括20多项世界领先的制造技术和数十项国家级新产品。 振华重工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其技术积累上,更表现在其对创新和技术突破的不断追求上。凭借这一优势,振华重工不仅在港机制造领域登上了世界舞台,还带动了中国其他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振华重工的崛起,标志着中国港机制造业的独立自主,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通过振华重工的不断努力,中国在全球港口设备市场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还将“中国制造”这一标签推向了世界。 参考资料:何小刚主编. 《中国装备史》 2018

0 阅读:0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