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一天作息: 凌晨3:00起床洗漱,给太后请安; 凌晨3:00-5:00,第一次早朝,和军机大臣商谈国事; 凌晨5:00-7:00,第二次早朝,朝见文武百官; 凌晨7:00早餐; 上午7:00-11:00,处理政务,批改奏折; 中午11:00-14:00,吃饭,读书,骑射,检查皇子学习情况; 下午2:00-5:00,办公处理政务; 下午5:00-9:00,祭拜神灵,单独接见臣子; 晚上9:00-11:00,批改奏折,写文章。 雍正在继位之初面对着权力的争斗,深知皇位意味着巨大的责任。 与其他皇帝相对松散的统治模式不同,雍正几乎在所有政务上亲自批阅奏折。 他不仅在早晨五点起床,便立刻开始工作,且从不留待官员代为批改奏折,每一份上交的文件都亲自批阅。 他每年的批阅奏折数量惊人,雍正仅在13年的统治期间,就批阅了超过2.2万份奏折。 而康熙和乾隆分别执政61年和60年,康熙的批折总数仅为3000多份,乾隆则有超过5万份。 清朝政治结构不同于传统汉人王朝,皇帝在处理政务时不仅要注重军事与外交,还要在众多繁杂的内务、民生问题中做出决策。 在他继位后的早期,清朝仍然处于政权稳定与社会秩序的恢复阶段。 雍正需要依靠高效的政务运转来保持朝廷的高效运作。 在面对众多的奏折时,雍正每天都要亲自接见官员、审阅政务。 对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务,他也不轻易放过。 有时,奏折中夹杂着许多与国家大政无关的琐事,甚至是地方官员的私人事务,这让雍正颇感不满。 在审阅这些奏折时,他常常会大发雷霆。 江南地区的江宁织造曹頫,在蝗灾发生后,他本应集中精力帮助百姓渡过灾难,却在事后上奏折试图显摆自己的功劳。 雍正看到这封奏折后,气愤不已,立即批示让曹頫继续关注灾后恢复工作,明确要求他提供详细的灾情和救灾成效。 还有一些奏折内容模糊不清,南总督范时绎的一封奏折,就因为其内容是转述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 雍正在批示中指出,自己日理万机,实在没有时间关注这些无聊的文章。 此类奏折也暴露出部分官员不务正业。 布兰泰上奏称自己虽在地方任职,但却时常惦记着皇帝,甚至希望能返回京城为雍正效力。 雍正时常感到愤怒,尤其是他对那些不断上奏不重要事项的大臣,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他不仅要求大臣们报送重要的民生、治安等相关事项,还明确指出那些不提交实际政务的奏折,可能会带来无法预见的后果。 但也有一些臣子懂得如何与皇帝打交道。 满保时常通过溜须拍马的言辞来赞美雍正,甚至在送上地方土特产时,特意请求雍正将吃剩下的西瓜籽留给他,并表示将这些籽播种在台湾。 雍正对此表示欣赏,并给予了满保一定的赏赐。 他的性格既可以温文尔雅,又能迅速变得严厉。 年羹尧是雍正的得力助手之一。 雍正会在奏折上直接表示自己对年羹尧所承受的压力和负担感同身受。 无论是张廷玉、李卫还是鄂尔泰,雍正总能以温暖的关怀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询问他们的健康情况,甚至不惜亲自派遣医师前往诊治。 对于许多庙堂之高的决策,雍正不仅仅依赖于大臣们的意见,也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 他在处理政务时从不拘泥于常规,也不愿意让任何事物妨碍自己对政务的判断。 即便有时这些决策显得极为严苛,雍正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 为了保证所有的事务都能得到处理,他几乎不休息。 雍正帝唯一的休息日只有冬至、除夕和诞辰。 随着年龄的增长,雍正的视力逐渐衰退,为此宫廷特别为他制造了三十多个近视眼镜,使他仍能清晰地阅读奏折。 即便在他临终前的几天,他依然坚持着严苛的工作节奏,批阅奏折、处理政务,不曾停歇。 最终,这种“勤奋”的代价就是早逝。 通过如此高效的工作,他有效地整顿了政务。 他废除了贱籍制度,推行摊丁入亩,清理了朝廷亏空。 此外,雍正还设立了军机处,青海成功并入清朝版图。 雍正时期的清朝实现了财政的稳健恢复。 他的勤政也赢得了历史学者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1]彭蔹淇,马天祥.从额伦特兵败看雍正朝中央政府对昆仑山南路管控策略的调整[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3):59-63
雍正皇帝的一天作息: 凌晨3:00起床洗漱,给太后请安; 凌晨3:00-5:00
爱吃凉历史
2025-02-07 19:36:52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