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国际开发署,之后就是美国教育部 昨天我们针对美国的国际开发署,很隐晦的阐述了他的一系列行为,也解读了为什么马斯克会认为美国的国际开发署是一个可耻的犯罪基地,既然美国的国际开发署已经彻底关闭,马斯克的下一个任务目标就是美国的教育部。 不过关于一个国家的教育部的问题,在我们国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歧义,比如美国媒体就在大肆报道,称特朗普的亿万富翁团队,想要彻底剥夺美国贫苦人民的受教育权,注意美国方面所描述的是,接受教育是美国人的权利,并不是美国这个国家的义务,所以从根上来讲,我们国内那些同情美国的人,是没有根本依据的。毕竟资本主义的逻辑核心那就是自力更生,要么接受剥削,要么就是反抗剥削。 但这里大家要注意的就是,美国媒体再混淆视听,我之前就说过美国教育部这样子的机构,实际上属于美国的不可倒闭银行,而这家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就是来自于美国社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助学贷款。其利息之高是难以想象的,比我国的违法借贷收入36%这样子的水平都要高。这对于很多国内的人来说是不能够理解的。怪不得拜登在竞选时期,拿出减免美国大学生助学贷款规模,就可以拉动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支持率,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就会自动的这样来思考,美国教育部为美国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高额的利息用于对美国贫困地区的普遍教育作出贡献,难道这有什么错吗?首先明确第1点,从逻辑上就已经大错特错了。要说美国教育是美国的未来,而美国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人,都是美国工业化的标准工人,既然这些美国受教育者最终会服务于美国企业,那为什么这笔钱不能是美国企业来出呢?就像咱们国内的地方税种当中就明确写到了教育附加税,为什么美国就做不到呢? 我们再来看美国的现实逻辑,美国教育部利用助学贷款的收益,来实现美国社会的普遍教育。这不就等同于拿着打工人的钱,去拯救美国社会吗?不是说好资本主义社会是绝对的自力更生吗?为什么还要出现这些问题?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偷天换日应该不为过吧。所以我总是在说资本主义没有完整逻辑,是一种残缺的主义,对于社会发展来说一定是弊大于利的。 有些人就会说,进入19世纪之后,资本主义社会迎来了现代文明的发展,首先明确一点,这是我国高级知识分子认知错乱,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收入,才推动这一谎言出现。实际上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是离不开对于其他地区的全面剥削,利用金融和经济规则,制造利差势能,哪怕是头猪也会变成亿万富翁的。这就是西方世界利益输送链条所产生的恶劣后果。 所谓发达国家是无一例外,所以这个世界上会存在发展中国家联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砖国家组织。当发展中国家通过发展逐步强大之后,发达国家必然会原形毕露的。这就像是别有用心之人发出的灵魂之问一样,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任何新的发达国家诞生?这一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奥,所以我决定下一篇文章就针对这一问题做一个全面的解读,来为某些人破除他的愚昧。 虽然美国媒体顾左右而言他,但特朗普团队也毫不示弱,利用同样的招数进行对待。那就是美国的教育水平极其的低下,还强调美国教育部所有核心人员都接受过dei的全面培训,这是导致美国教育水平极其低下的罪魁祸首。虽然双方都不是在阐述其核心根本原因,但对于美国社会的杀伤力还是很巨大的,毕竟再复杂的事情美国人也是不能理解的,说的多了反而对己方不利。 既然特朗普团队是亿万富翁,他们的核心目标肯定就是利益。这笔钱利益现在持有在民主党手中,也算是民主党手中的铁票仓了。所以美国社会给出的标题是,新的驴象之争。但通过我们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理解马斯克针对美国教育部的手段,必然是剥离有效资产,让美国教育部恢复到行政职能状态。所以特朗普的建议是将美国教育部与劳工部合并,而不是让美国教育部独立之后疯狂的赚外快。 至于剥离出来的,庞大的美国助学贷款金融项目,到底会花落谁家?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但我更在意的是,当助学贷款部门成为美国的金融机构之后,特朗普会不会迫使其破产,然后美国社会所有上过大学的人,就可以受到贷款削减的对待,同时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美元可支配资金,为美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做准备。 不过相同的问题也就出现了,如果美国没有了助学贷款部门,是不是意味着即将上大学的美国人没办法申请贷款呢?有些人在这一问题上是悲观的,但我还是持有乐观态度,主要因为美国助学贷款的利率奇高,对于银行等机构的利润率吸引是非常强的。所以完全不必担心特朗普关闭美国教育部之后,美国即将上大学的人拿不到贷款。 所以之前阿根廷总统米莱的电锯政策,我一直批评的是他的对外贸易政策,尤其是他想推动的休克疗法,我也重点强调了,米莱要想获得这一切的成功,必须获得大量的美元订单。对于阿根廷总统米莱对阿根廷的职能部门改革的问题,我只字未提。 所以还是那句话,分析西方问题至少应该具有西方视角,而不是以东方视角来看全世界。这就有些特异的以偏概全了。
先是国际开发署,之后就是美国教育部 昨天我们针对美国的国际开发署,很隐晦的阐述了
依柔谈国际
2025-02-05 12:26:18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