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们的反对,带着妻子离开了家,从此后音讯全无,直到10年后,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被紧急送往医院,才揭开了朱敏才和妻子“失踪”的真相。 “朱老心心念念的新校舍才刚建好,学生们还等着他去看一看呢,医生您千万要救救他!”朱敏才的病床前,除了他的妻子孙丽娜,还簇拥着一群龙坪镇中心小学的老师。 他们个个都眼含热泪,恳切地希冀医生给出一个好消息,病床上躺着的这位老人,是把知识光辉带到贵州山村的守望者朱敏才。 在贵阳、遵义的大山里,朱敏才是人人敬爱的支教老师,学生们都说,朱老师讲得课最生动,那些遥不可及的外国语言,在朱老师的教导下不再是不可攀登的高峰。 而在贵州之外,朱敏才是驻外工作了十几年的外交官,穿梭在坦桑尼亚、尼泊尔、加拿大等国家,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 朱敏才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生,她的妻子是中国最早取得英语老师资格的人,两位在各自的岗位上熠熠生辉。 二十多岁的时候,青年才俊朱敏才从大学毕业,来到了商务部工作,之后又在驻外使馆任职,朱敏才离开家乡贵州,脚步遍布世界各地,这一离开就是几十年。 在家乡之外的大半个地球度过了前半生,朱敏才在2002年退休,妻子也离开了自己教师岗位,两口子终于可以放慢脚步,在怡然自得中享受天伦之乐。 认识朱敏才和孙丽娜的人都说,他们的一生已经精彩纷呈,拥有足够后半生回忆的事情。然而他们的使命还没有结束,外交官生涯结束了,新的挑战正在到来。 一天早已退休的孙丽娜和朱敏才再看报纸的时候,读到了一篇关于大学生在贵州山村支教的故事,“贵州是你的老家,那里的教育真的那么落后吗?” 妻子孙丽娜的提问让朱敏才愣住了,他虽然从小生长在贵州,也在贵州上了大学,但是过去几十年忙忙碌碌,还真的从未关心过家乡的教育问题。 这名坚守在贵州大山的大学生徐本禹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前高级教师孙丽娜和前外交官朱敏才,他们深入了解后发现,贵州许多地方都亟需师资力量。 孙丽娜的教师本能觉醒,她觉得自己还能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继续走下去,于是提出了去贵州山区支教的想法。 朱敏才跟妻子的想法一拍即合,“贵州是我的家乡,你去教书,我当然不能落后。”两个人想着连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都能在一无所有的山区里浇灌教育的花朵,他们这些历经沧桑的老人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他们放弃了北京优渥的退休生活,背起行囊携手走进了贵州山区,这一去就是十年,朱敏才和孙丽娜了解到山区里教师编制有限,因此婉拒了学校给他们提供的老师职位,做起了志愿教书的支教老师。 老两口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十平米的小屋,又当休息之所,又当备课工作之地。朱敏才和孙丽娜一到贵州就发现,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山区学生们的英语基础十分薄弱。 两人在教授英语之前,首先做的是鼓励他们开口,在朱敏才和孙丽娜的课堂上,学生们都要求使用英语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们在课堂之外遇到两位老师,也会主动用英语给他们打招呼。 贵州山区的学校课程十分简陋,朱敏才和孙丽娜便想办法为他们丰富课程,知识不仅仅是应对考试的需要,还是开拓这些学生眼界、丰富他们精神世界的动力源泉。 原本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的学校,如今有了英语、音乐和体育,学习的热情渐渐在大山之间荡漾开来。 年事已高的朱敏才和孙丽娜却因为长期在山区的工作,患上了许多疾病,在他们居住的小屋里,除了课本教案,就是中药,他们就是一边吃药,一边坚持上课。 支教的这些年,朱敏才和孙丽娜辗转多地山区,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将教育和知识播撒在贵州的大山里。 在他们的奔走努力下,龙坪镇建起了新校舍,朱敏才却突发脑溢血病倒了,孙丽娜也失去了右眼的视力,两个人是被救护车带出了山区。 即使在治病期间,朱敏才和孙丽娜依然挂念着山区的学生,他们将自己得到的公益奖金,拿来给学生们添置新的学习用品。 参考资料:朱敏才、孙丽娜:“发挥了余热,我们最满足”2014年05月21日09:07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5年,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们的反对,带着妻子离
老阿七说史
2025-02-05 11:50: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