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一、马斯克重申人形机器量产进展,远期空间巨大1.人形空间:公司重心在自

无事正经 2025-02-03 22:58:42

人形机器人

一、马斯克重申人形机器量产进展,远期空间巨大

1.人形空间:公司重心在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在24年已进行大量关键投资,25年继续努力,开始建设产线,26年将是史诗般一年,有巨大的飞跃,27-28年会好的超乎想象。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潜力带来超过10万亿美元的收入,可能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2.技术方案:

设计尚未完全定型,二代产品预计接近明年年中推出,现在还很难展望二代产品的变化。

3. 量产节奏:

目前设计的生产线,月产量约为1000台,到今年年底可生产出几千台(1万台不一定可以)。

第二代产品的生产线的月产量将达到1万台(明年中),再下一条生产线月产量将达到10万台。

理想目标是产量每年实现5倍数量级增长。

4.商业化场景:

今年计划制造的几千台,用于特斯拉工厂内完成如给料斗上料、车身生产线物料运输等,形成闭环以改进生产设计。

大概26H2可能会开始向特斯拉以外的公司交付Op­t­i­m­us机器人。其训练是汽车的10倍。

5. 成本与价格:

年产量稳定超过100万台时,生产成本有望低于2万美元。相比汽车,其复杂程度低,在类似Mo­d­el Y年产量水平下,成本可能仅为Mo­d­el Y一半左右。

售价将由市场需求决定,认为即使价格高昂,需求也不是问题。

6.大模型训练

任性机器人的训练需求最终可能至少是汽车训练需求的10倍

二、宇树机器人上春晚!

国内人形机器人进展加速

宇树16个人形机器人H1手持红手帕登上春晚舞台,与舞蹈演员配合默契。H1由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最大关节扭矩能达到360N・m,再加上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能精准掌握周围环境的一举一动。通过AI算法,还能“听懂”音乐,根据音乐实时调整动作。

国内初创机器人企业:量产在即,潜力无限。初创企业机制较为灵活,创始团队在某一领域(运动控制为主)背景深厚,2024年头部企业均发布最新机型,具备双足机器人的开发能力,并与车企等制造企业试点近半年,小批量测试阶段有望结束,25年开启量产销售,多家企业预计2025年全年销售超千台。我们认为:1)智元、宇树、优必选、乐聚进度较为领先,在全栈式布局、硬件性能&成本控制、场景应用、股东背景等领域具备优势;2)银河通用、星动纪元、众擎、千寻智能则在大模型、运动控制算法等细分方向较为领先;3)普渡、傅利叶由原本配送/康复机器人拓展,硬件&量产能力优秀。

三、海外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

Fi­g­u­r­e­AI再获得新订单。1月31号,Fi­g­u­re创始人CEO Br­e­tt Ad­c­o­ck发布Fi­g­u­re商业化进展:签约了其第二个商业化客户,且是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推测是亚马逊),并在去年签约的BMW和新客户之间,其中一条客户线将给Fi­g­u­re 4年内带来10万个Fi­g­u­re部署的潜力。

海外人形公司具备模型优势,重视商业化场景落地。从商业化场景看,海外公司均重视落地场景,绝大部分公司先落地汽车间和物流场景,部分企业如1X和Ne­u­ra Ro­b­o­t­i­cs同样重视家庭场景。从量产角度看,25年是量产元年,各家目标从几百台到几千台不等。特斯拉由于自用,目标最为激进。

0 阅读:55
无事正经

无事正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