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的一张合影。合影中,毛泽东的衣服是最普通的,朱德的衣服最拉风,周恩来的衣服最帅气,但三人站在一起,怎么看C位的毛泽东都是核心。实际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和朱德也一直是以毛泽东为核心,从不同的领域辅佐毛泽东,与他形成一种互补的合作关系。 周恩来负责内政外交和具体政策执行,是毛泽东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得力助手;朱德负责军事指挥和军队建设,是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重要支持者。 颇为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周恩来还是朱德,一开始并不是全心全意支持毛泽东,他们对毛泽东也曾有过质疑,甚至直接和他有过分歧。 拿朱德来说,1929年他就在古田会议前与毛泽东产生了分歧,他主张分权,而毛泽东则主张集权。 朱德是军人出身,毛泽东是书生出身,两人融合期间产生分歧似在情理之中。尤其,朱德当时还更加相信刚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认为他从远方带来的形式主义理论会更利于红军。当时的朱德也对毛泽东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张生出了质疑。朱德都不支持毛泽东,结果可想而知。 这场分歧后毛泽东向前委提出辞职,并请求马上撤换书记,然后离开前委去苏联学习兼休息。 之后,毛泽东果然静养了一段时间,但他马上被请回来了。因为,朱德等在实践中证明:毛泽东是对的。 周恩来也与毛泽东产生过分歧,这主要是因为两人的出身、经历、性格、气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爱好特长等方面都存在着广泛而明显的差异。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是后来世人见到的相反相成,产生巨大互补效应。 同样拿1929年来说,当时的周恩来某种程度上还算是毛泽东的领导。当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朱毛红军问题。几天后,周恩来写了一封给朱毛红军的指示信,这封信史称“二月来信“。信中,中央要求朱毛红军分成若干小股散入农村,相当于继续游击战术。 毛泽东当然不同意,他回了一封长达5000字的长信,前半部分是为应答“二月来信”陈述不同的意见,后面部分则向中央报告红四军状况和计划。 毛泽东的信,以强硬语言阐述主张同时,还列举亲身经历辅助阐述,不卑不亢地表达了同中央相左的意见(批评)。 周恩来看到信后对一些的问题的主张进行了改变,但主核依旧没改动。后来蒋桂战争打起来了,周恩来等也没意识到其主张是错误的。 实践狠狠给出教训后,周恩来等迅速重新审视了毛泽东的回信,他意识到二月来信要求红军分散“是有些毛病”。 这次事件后,周恩来对毛泽东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不再坚持“二月来信”中的错误意见了。他开始不断派干部到红四军工作,向全国各地介绍毛泽东、朱德所领导的红军的成就和经验,为朱毛的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 而再后来,周恩来和朱德都成了毛泽东的坚定的执行者。尤其周恩来,堪称毛泽东的神管家。毛泽东讲起话来,常常旁征博引、海阔天空,但综合起来,要点何在,如何贯彻,别人未必全明白。而之所以不明白,主要原因是无法对毛泽东的话进行综合分析,而周恩来则非常擅长综合分析。所以,每次,毛泽东说了一个事后,周恩来都能透彻地领会其思想,并迅速组织人去办,而且办得井井有条。 为此,梁漱溟曾忍不住夸赞周恩来是“绝顶聪明的人”。总能把握本质的毛泽东,每次都能从一对复杂事物中,迅速分辨主要的、需要立即解决的,而直接忽略无关紧要。毛泽东曾多次称赞周恩来是个“好管家”。 朱德和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支持,充分证明:世界上从没有无缘无故,一切都有因果可循。他们三人的关系也充分证明:团结合作,不仅能迎来多赢,还能开创最好的世界!
林彪是著名的军事家,但看过本篇介绍后,你或许会觉得,他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预言家
【10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