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由前苏联74年的实验,新中国前30年的探索,东欧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实践,都不约而同地证明,计划经济之路行不通。从这三个大试验场所取得的结果来看,只有市场经济才是开启民众富裕之门、通向人类共同文明的康庄大道。
对于苏联这种高度集权的国家来说,计划经济实际上是按照一切由最高领导人个人或最高领导集团说了算的方式,进行决策的。这种决策,实际上是主观意志的产物,也就说“唯意志论”的产物。主观背离客观,必然遭到失败。
经济计划一切从国家需要出发制订。那么,什么是“国家需要”?对于苏联这样的国家来说,就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并不是客观经济规律的需要,这样制定出来的经济计划不可能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计划经济这种发展方式不讲效益,不计利润,资源浪费巨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倾全国全民之力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可以建立一些大型工业项目。在一定时间实现粗放型经济增长,但不能持续发展,在其达到一定极限后,必然放慢下来,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经济关闭市场,把民间自由买卖的闸门关得死死的,日用品供应紧张,百姓排长龙购物,加之农业和轻工业受到忽视,民生得不到保障,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革命和战争年代,人民忍受着千难万苦,忍受着物质的极度紧缺,就是为了革命胜利后的和平幸福生活。但在和平年代,这种期望完全落空了。长此以往,其后果便是人民的不满情绪增长,对优越性发生怀疑。
从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前期,经过几次小修小补,苏联仍然坚持僵硬计划经济的那套管理体制,连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引入部分商品市场机制也未能获得成功。
东欧各国的计划经济也遇到了同样难以为继的问题,波匈事件、“布拉格之春”,这些改革体制的尝试都遭到苏联镇压。唯独南斯拉夫没有仿照苏联模式,而是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也只有它的经济搞得最好,最繁荣。
回顾自1917年十月革命至今,在将近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艰苦探索,昔日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阵营各国,经过如此循环的更替,最后仍然没有逃脱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最终还是不得不回归市场。
曾一度创造出过西方世界为之兴叹的计划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但由于其本身的僵化体制,如今作为“斯大林主义模式”已被送进历史的博物馆,“商品经济消亡论”的设想也沦为了一个可爱而不可信的乌托邦。
水中鱼晶虎
此一时彼一时,美国是市场经济,但没有苏联做对手后,几十年航天事业没发展
老王 回复 02-03 09:20
地球上的事情还没整利索,宇宙的事暂缓也是可以的吧
水中鱼晶虎 回复 老王 02-03 09:45
暂缓?美国航天事业从苏联解体就暂缓了,要没竞争估计会一直暂缓下去。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地球资源有限迟早供养不了。而且没有苏联压力,美国在冷战时对富人实行高税收,对工人较高福利正在转变,最明显的是美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水中鱼晶虎
还有,美国二战时实行的就是计划经济!
灞桥伤别
计划经济时代,在国家贫困的情况下,短短三十年就能把全国城乡的水电建起来,只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的生活基础和发展基础
灞桥伤别
五十年代的条件,国家贫困,什么时候才有钱招标给你建城乡的水电?如果不是集体奋斗,到现在你家都未必能有电。发达国家只是很少数,战后众多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和韩国能工业化,不是资本主义就发达的,一大堆资本主义都是穷国。
用户10xxx88
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两只手并用,两条腿走路!
灞桥伤别
农业国工具简陋,财政没钱,很难把工业基础建立起来。全国城乡的水电,全国四通八达的交通,全国工厂所需的机器,源源不断的钢铁石油各种材料,等等,农业国搞起来是非常艰难的。而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就搞定的
中振仪器
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公有制,计划与市场相辅相成
山人
人性本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