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愿抬棺出战,不收回失地,誓不回乡!”左宗棠站在朝堂之上,他目光坚定,声音洪亮,掷地有声。他的这番话震动了整个朝堂的文武百官。 此时,新疆大片土地被阿古柏侵占,沙俄也趁机占领了伊犁地区,大清的西北边疆岌岌可危。 公元1876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带领着一支装备简陋、粮草不足的军队,踏上了收复新疆的征程。 出发前,他下令制作了一口棺材,抬在行军队伍的最前面。这口棺材不仅是他战死疆场的决心,更是对将士们的激励。 就好像古人的破釜沉舟,没有胜利,那就宁愿战死沙场! 1876年8月,刘锦棠率领大军到达达巴里坤,7月底同金顺一部在济木萨会师准备进攻古牧地。 而对手早在左宗棠领军进入新疆后,阿古柏便已布置好了防守体系,将麾下的大将马人得、马明、白彦虎等分派到了乌鲁木齐、昌吉、古牧地等地为阻击清军的第一段防线。 8月10日,刘锦棠率队夜袭黄田,一举攻下。3天后,与金顺部合围,将古牧地团团围困。随后,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清军用大炮轰开了古牧地的城墙,成功攻克古牧地。 此战清军阵亡158人,负伤450人,歼敌6000余人。 8月18日,经过一夜的休整,刘锦棠率领大军再度西进。此时,驻守在乌鲁木齐的马人得和白彦虎还在“犒赏三军、动员部队”,不曾想刘锦棠攻破古牧地后竟不做调整径直朝着乌鲁木齐扑来。 左宗棠“缓进急战”策略作用凸显,马人得和白彦虎连防守都未来得及,清军炮声一响便弃城而逃。 随后,刘锦棠和金顺趁士气正隆,兵分两路相继攻克了迪化州城、昌吉、呼图壁、纳斯南城等除伊犁外北疆地区的全部军事重镇。 1877年春,左宗棠挥军南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接连攻克阿古柏重兵防守的达坂城、吐鲁番、托克逊三城,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部队。 达坂城之战中,清军面对上万精锐防守,凭借猛烈的火力炸开城墙,冲入城中展开巷战,仅伤亡100余人便取得胜利。托克逊城之战中,清军与阿古柏的军队对轰火炮,最终以90多人的伤亡歼灭了2000多人,占领了托克逊城。 5月,阿古柏兵败自杀,其子伯克胡里自称为“汗”,继续负隅顽抗。清军经过休整,于8月下旬再次发动攻势。10月,连克库车、阿克苏、乌什。12月,清军冒着严寒进军喀什噶尔,陆续收复叶尔羌、英吉沙尔、和田,伯克胡里及白彦虎被迫率残部逃入俄境。 然而,新疆的收复之路并未结束。沙俄占领的伊犁地区,如同一颗钉子,卡在新疆的咽喉。 是战是和?1878年10月,清政府派出代表崇厚与俄国人就伊犁地区进行谈判。但崇厚软弱无能,竟与沙俄达成了割地赔款的协议。消息传回,朝野震动。 左宗棠愤然上书,要求重新签订条约。他拖着年迈的身体,发出坚定的声音:“如果俄国人不同意,我将带兵武力收复。” 1880年春,70岁的左宗棠,带着伤病和棺材,由甘肃进驻哈密,誓与沙俄决一死战。在左宗棠大军压境的威慑下,俄国人深知左宗棠已存死志。不收复失地绝不还乡。 他们不敢开战,不得不同意改订新约,将此前条约中的战略要地等归还中国。 至此,整个新疆再次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左宗棠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成功将新疆收复。 不过,在这场战争中,清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仅在玛纳斯之战中,清军就牺牲了上千名将士,十多位高级军官阵亡,他们都是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 看你看到西北那无数挺拔的左公柳,当你游览塞外江南的伊犁,请你不要忘记做左公左宗棠和他率领的那支英勇无畏的队伍,为了祖国的一寸山河,血染沙场。 路过的朋友们,为左公都点个赞吧?
“臣愿抬棺出战,不收回失地,誓不回乡!”左宗棠站在朝堂之上,他目光坚定,声音洪亮
世事说苦辣
2025-02-01 18:37:04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