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政府给了我们家!”2003年5月26日,中国政府接纳了无国籍的达曼人,结束其长达200年的无国籍状态。领到中国国籍证件时 ,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如果一个族群长期没有国籍,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达曼人的故事,便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个起源于清朝廓尔喀战争中的族群,在中尼边境生活了两百多年,直到2003年,他们终于成为中国公民。 这一变化,不仅结束了他们200年的漂泊,也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达曼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91年的廓尔喀战争,当时,尼泊尔廓尔喀军队入侵西藏,清朝乾隆皇帝派福康安将军率领大军反击。 廓尔喀军队大败后,部分骑兵失散,滞留在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 他们既无法返回尼泊尔,也未被清朝接纳,只能在边境地带定居。他们与当地藏民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族群,称为“达曼人”。 历史的动荡,使达曼人沦为无国籍的“流浪者”。他们聚居在西藏日喀则市吉隆镇的吉隆沟。此地风景虽美,却因地处偏远,在发展的进程中一度滞后。 达曼人没有土地和住房,只能住在藏民的边缘地带,用茅草和石头搭建窝棚,下雨时屋内到处漏水,冬天则冷风刺骨。 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世代从事打铁、木匠和背夫等体力劳动,他们制作的铁器质量优良,但因社会地位低下,收入微薄,生活始终处于贫困线上。 没有国籍,不仅限制了他们的生活,更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达曼人无法拥有合法的身份,不能享受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他们的孩子因为无户籍无法上学,文盲率高得惊人,社会歧视也让他们更加孤立,周围的藏族居民常常对他们敬而远之,不愿与他们同桌吃饭或与他们通婚。 长期的漂泊和隔阂,让这个族群始终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仿佛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这种困境让达曼人更加渴望归属感,他们的祖辈早已在中国土地上生息繁衍,文化和语言也与藏族相近,内心深处始终向往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达曼人对中国的强大和发展抱有极大的期望,可由于身份认定等复杂问题,他们的诉求迟迟未能实现。 直到2001年,一次调研让这一问题迎来了转机,西藏日自治区日喀则工作人员于吉隆沟走访期间,发现了这个在岁月长河中被遗忘的达曼人群体。 他们的生活困境和身份问题迅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经过两年的历史调查和身份核查,国务院于2003年5月26日批准达曼人加入中国国籍。 这一决定为达曼人结束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无国籍状态,也标志着中国民族团结政策的一次重要实践。 2003年5月26日,这个被称为“漂泊民族”的族群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天,几十户达曼人齐聚吉隆镇的新礼堂,等待着属于他们的历史性时刻。 当一本本国籍证件递到他们手中时,礼堂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许多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一位年长的达曼人紧握着证件,声音颤抖地说道:“200多年了,我们终于有了家!是中国政府给了我们家!” 年轻人则憧憬着未来,有人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有人立志参军保卫祖国。 成为中国公民后,达曼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2004年,国家为他们建起“达曼新村”。 每户都分得一栋二层楼房与一定面积耕地,村里还配备了自来水系统,修筑了宽敞道路,安上了明亮路灯 。 村里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达曼人第一次感受到现代化生活的便利和温暖。 教育的普及为达曼人打开了改变命运的大门,孩子们享受免费的“三包”教育(包吃、包住、包学费),从幼儿园到高中完全免费。 2017年,达曼人中迎来了第一位大学生,这标志着整个族群教育水平的一次飞跃。 与此同时,国家还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帮助成年人学习新的技能,提高经济收入。 达曼人的传统打铁技艺也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手工艺合作社,将传统铁器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制作的农具和日用品远销其他地区。 身份的改变还让达曼人逐渐融入周围的社会,他们学习藏语,积极参加藏历新年等文化活动,与藏族邻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一些年轻人还选择参军,用实际行动回馈国家,作为护边员,他们熟悉边境地形,为祖国的边境安全贡献了力量。 如今的达曼村,每户人家门前都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不仅是他们身份的象征,也是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自豪。 对于这个族群来说,从无国籍的“流浪者”到自信自强的中国公民,他们的命运彻底改写。 达曼人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民族迁徙的历史,更是一段关于国家包容、社会关怀和个人奋斗的真实写照。 通过中国政府的努力,他们从贫困和孤立中走出,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信息来源:金台咨询2020-08-06 《从无国籍到脱贫奔小康》)
“是中国政府给了我们家!”2003年5月26日,中国政府接纳了无国籍的达曼人,结
疾冰预防说
2025-01-30 20:15: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