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和孩子过不去吗?上海,一七旬老太携子乘坐地铁过程中,与12岁女孩因抢座位发生

沛山评生 2025-01-29 18:22:01

非要和孩子过不去吗?上海,一七旬老太携子乘坐地铁过程中,与12岁女孩因抢座位发生冲突,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对小女孩大口辱骂,致使其患上焦虑症。事后,女孩父母一纸诉状将老太和她的儿子告上法院索赔15840元精神损失费,对此,法院这样判了! (来源:光明网) 事发当时,正值晚高峰,地铁车厢里,人山人海。 地铁到站时,一个座位空了出来,12岁的小敏和73岁的王阿婆几乎同时盯上了它。 小敏的父亲李先生回忆,当时小敏动作较快,先一步坐到了空位上。 可没想到,王阿婆直接挤了过来,把小敏强行推开,自己坐了下去。 李先生立刻上前,语气平和地说道:“老人家,您这样和孩子抢座不太合适吧。” 可王阿婆不仅没有道歉,还和身旁的儿子一起大声指责李先生,言语间满是辱骂的言论。 然而,王阿婆的儿子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 他称,当天大家都在找座位,不存在暴力抢座的情况。是李先生先出口指责,双方才起了争执。 而且,当时已经没有空位,小敏还一屁股坐到了王阿婆的腿上。 李先生则解释,他只是做了个两边让一让的手势,本意是想让小敏在王阿婆和旁边乘客中间稍微挤一挤坐下,缓解一下矛盾。 然而,冲突并没有就此结束。 李先生拿出手机,想要记录下对方这一场面。 王阿婆的儿子瞬间被激怒,他冲上前去,试图抢夺李先生的手机,要求删除已经拍摄的视频。 在此过程中,王阿婆母子对小敏父女辱骂持续不断,让小敏吓得脸色苍白,之后崩溃大哭,回到家还一直抽泣,哭了好几个小时。 虽然当时李先生报了警,但王阿婆母子态度强硬,坚决不道歉。 事后,小敏开始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她晚上常常难以入睡,稍有动静就会惊醒。不敢独自去公共场所,看到陌生人就害怕,在家里也变得沉默寡言。 李先生心疼不已,带着小敏去医院精神心理科检查。医生诊断小敏患上了伴有焦虑的适应障碍,后续还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 李先生坚信,女儿的心理问题完全是因为王阿婆女子争座时辱骂导致的。 为了给女儿寻求公道,李先生代小敏将王阿婆母子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包括精神损失抚慰金在内的各项费用合计15840元。 有人说,先甭管座位到底是谁的,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商量呢?王阿婆与其子居然对一个年仅12岁的小女孩破口大骂,他们又是怎么下得了口?难道自己就没有孙子孙女吗? 也有人认为,王阿婆母女俩骂人虽说不对,但12岁的女孩应当学会尊重老人让座,这不是很自觉的行为吗?年轻多站一会儿又没有啥,如果其在一开始能自觉让座,也就没有后续的事情了。 从法律角度来看,又应如何评价此案呢? 《民法典》第1165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如果要认定王阿婆母子承担侵权责任,就必须证明其有过错行为、有损害结果,且与小敏产生心理疾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具有举证责任,否则要承担败诉风险。 也就是说,小敏和李先生得证明其心理遭受伤害系因王阿婆母子辱骂所致的。 然而,根据法院调查认定,小敏就诊时距事发已间隔数月,其就诊记录中的病情描述系自述,仅凭这些难以形成完整证据链,无法充分证明因果关系。 简单来说,因时间久远,小敏和李先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相关事实,应当承担败诉风险。 最终,法院也就驳回了小敏和李先生的诉讼请求。 总之,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在像地铁这样的公共场所,更应互相体谅包容。 王阿婆与其子作为长者,本应展现长者风范,体谅小孩的疲惫;而小敏父亲如果能及时引导孩子尊老敬老。 或许这场冲突本来能够避免。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讨论。(文中人物为化名)

0 阅读:93
沛山评生

沛山评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