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的一天,国民党中将刘戡等人的尸体被送到了西安,胡宗南看到后痛哭失声。 1948年2月下旬,正在西安过春节的刘戡突然接到胡宗南的命令,让他率整编二十九军增援宜川。命令一来,刘戡和手下师长王应尊、严明等人商议后,都认为胡宗南的决策大有问题,但是又不得不执行。 刘戡的部队走了一半路程后,先头旅发现两翼有解放军正在接近,有包围之势,刘戡立即发电报请示胡宗南,并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在永乡附近观望。 彭德怀司令员得知刘戡的部队不走了,很是焦急,他担心刘戡如果退回去会使解放军打援的作战计划落空,此外刘戡的部队走得太慢,当时西北野战军的粮食已经不多,多等一天就多消耗一天,万一刘戡几天不动,即使最后他进入了伏击圈,指战员们饿着肚子如何作战? 27日晚上,刘戡等来了胡宗南的回电,回电如此迟缓的原因是胡宗南的参谋长盛文跳舞去了,命令是由一个处长转达的:不准停留,兼程推进。 刘戡虽然预感到危机四伏,但是他无法抗拒命令。第二天,在向公路两侧派出掩护部队之后,整编第二十九军的主力上路了,部队刚走出不远,前面就响起了枪声。当整编九十师(师长严明)师部走到瓦子街附近时,来自南面的枪炮声和手榴弹声开始密集起来,不一会,北面也枪声大作,部队在公路上拥挤在一起走不动了。 预感不妙的刘戡,连忙命令接通与宜川守军二十四旅的电台联络,旅长张汉初说:“围城的共军分向西北和西南方向撤逃走了。” 刘戡大吃一惊,他明白,解放军根本不是像张汉初所说的“逃走”,而是集中主力冲着整编29军来了。 整编27师师长王应尊主张趁公路南侧尚未发现解放军,部队可向黄龙山撤退,然后绕路去宜川,这样不但不违背胡宗南的命令,也可以跳出眼前的包围,解救宜川。刘戡比较认同这个建议。但是,如果绕路的话,本来打前锋的整编二十七师就成了后卫,雪大路滑,大部队走出去之后,谁也无法预料整编二十七师是否会遭遇危险。 刘戡对王应尊说:“要待深夜十二点以后才能行动。天降大雪,道路泥泞,等大部队走完了,恐怕你的部队走不出去,因为你的部队正在前面打,势必你要担任掩护任务,走在最后。” 王应尊当即表示:“我走最后没关系。”刘戡思索良久,最后决定:“明日拂晓前继续沿公路前进,一举突到宜川。” 此时,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整编第二十九军的包围,29日凌晨6点,解放军开始攻击瓦子街,堵塞了刘戡部的退路。 29日夜,刘戡发现经过白天的战斗,整编第二十九军作战意志消沉,已经丧失了大半的战斗力,他认为趁夜突围尚有逃生的可能,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如果部队突出去了,只能撤往西安方向,那么谁对胡宗南的增援命令负责呢?刘戡希望二十九军的高级将领共同负责,但是整编九十师师长严明坚持要刘戡下达命令。结果,刘戡索性下令全军原地不动,等到明天再说。 3月1日拂晓,解放军发动全线攻击,整编九十师最先溃败,各旅都已失去控制,师长严明和参谋长曾文思撤退到一个高地上给胡宗南发了封电报:“部队已损失三分之二,战局极为严重。” 曾文思认为严明过于悲观,严明说:“现在谁肯为我拼命?赶快把电稿传到团,团长以上人员一律要坚决自杀。”下午,随着各个阵地相继瓦解,刘戡的军部和严明的师部都已处在被攻击的境地。 严明不断地逼迫曾文思和他一起自杀,曾文思借口观察战局,始终与严明保持十米以上的距离。曾文思对严明当通信营长的儿子严守礼说:“你要特别注意,防止师长自杀。” 严守礼说:“咱们突围吧。” 曾文思说:“你们把师长拖到山下军部去,我随后也下去。” 于是,严守礼和副官架着严明下山,曾文思也跟了下去,两人在山沟里会合了。严明埋怨说:“你真害死人,在山上我手头还有几个连,可以找机会冲出去,现在叫我怎么办?就在这里动手自杀吧。” 曾文思说:“为什么?到军部去,要死大家死在一块。”这时,公路上人头攒动,只见人流向西涌,一阵激烈的枪响之后,人流又像潮水一般向东涌去,很快又被挡了回来。严守礼将严明扶上滑竿(严明几个月前翻车腿断,行动不便,随身备着一乘滑竿),曾文思有意慢慢落后在后面,然后他与严明脱离开到公路边的山岩里藏了起来。严明乘坐滑竿往山上行进时,被机枪子弹打死。 刘戡在突围中捡着一颗手榴弹,他看了一眼随即拉响了手榴弹上的拉环。除了刘戡本人,整编第二十九军并没有哪个团长以上军官自杀。 3月1日早晨,固守宜川县城旅长张汉初听见“瓦子街任家湾方向炮声隆隆,清晰可闻。五个小时后,炮声慢慢沉寂下去,接着机枪声也听不到了”。张汉初判断刘戡部凶多吉少,宜川更是危在眉睫,决定率部突围。3月2日晚,西北野战军发起总攻击,战至三日上午八时,全歼宜川守军。 宜川战役,西北野战军歼灭胡宗南部一个整编军军部、两个整编师师部、五个整编旅,总计两万九千余人。解放军将刘戡和严明的遗体妥善装殓,让胡宗南派人去接收。震怒的蒋介石,痛斥胡宗南:宜川丧师,为最大之挫折。
1948年3月的一天,国民党中将刘戡等人的尸体被送到了西安,胡宗南看到后痛哭失声
文史记叙录
2025-01-26 23:34:05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