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姬早年嫁给魏王魏豹,后进入刘邦后宫生子刘恒。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权,对刘邦其他儿子和宠妃们大开杀戒,只有薄姬得以幸存,薄姬信奉清净无为的道家学说,刘恒出生后,便很少参与宫中的事情,从来不争宠,吕后大开杀戒时,因为薄姬毫无威胁而得以活命,随儿子刘恒前往荒凉偏远的代地。 魏王豹原本与刘邦对立,而薄姬则是魏王的宠妃。 当魏国被刘邦的部将曹参征服,魏王豹死于战乱。 薄姬被从魏王妃的尊贵位置调入织室。 然而,在汉文帝登基后,薄姬被召入宫中,虽然开始时她并未获得宠爱。 她与管夫人、赵子儿曾是知己,三人曾有过“富贵不忘”的约定。 管夫人和赵子儿很快受到宠爱,而薄姬却被冷落。 宫中两位美人无意中提及她的往事,刘邦因此得知了薄姬的过往和她的深情约定,这使得他心生怜悯。 于是,薄姬得以再次被召入宫中,并迅速怀孕生下了刘恒。 在产下刘恒后,她的地位有所上升。 然而,刘邦去世后,吕雉对宫中的其他嫔妃进行严厉打压,特别是戚夫人,她被吕雉制造成人彘,其他受到刘邦宠爱的女人也纷纷被打压。 然而,薄姬却因为她的低调,避免了这一命运。 吕雉的政治手腕十分高明,在刘盈继位后,为了避免与刘恒等大宗亲的直接冲突,吕雉巧妙地安排薄姬前往代地,安抚刘恒。 薄姬深知自己无力与吕雉抗衡,对吕雉的安排表示顺从。 吕后去世后,吕禄和吕产等人仍试图掌握大权。 由于计划泄露,齐王刘襄和朱虚侯刘章得知了这一消息。 刘襄和刘章决定与功臣集团联合。 最终,这场由刘氏诸王和功臣集团联手发动的政治斗争,铲除了吕家所有的势力。 然而,成功消除了吕氏一族的威胁后,刘襄作为刘邦的嫡长子,理应被认为是最有资格继承帝位的人。 然而,功臣集团并不希望他成为皇帝。 原因之一是刘襄的舅舅驷钧,并非善类,如果刘襄继位,驷钧可能会通过其外戚身份干预朝政。 经过深思熟虑,功臣集团的目光最终投向了代王刘恒。 刘恒名声不错。 他的母亲薄姬也为人低调谦和。 功臣们认为,若刘恒登基,势必不会再出现吕氏一族那样的干预政务的情况。 刘恒没有急于动身,而是首先派遣了舅舅薄昭前往长安探明真相。 薄昭见到周勃等功臣后,得知他们的诚意,这才放心地将消息带回代国。 最终,刘恒决定启程前往长安。 他依然谨慎,途中安排多次探察情况。 直到来到渭桥,他才看到文武百官已在等候。 周勃等人跪迎刘恒时,刘恒保持了谦逊的态度。 周勃拿出了象征最高权力的玉玺,献给刘恒,刘恒依然小心翼翼地推辞,表示需要先返回代王府邸再做决策。 在刘恒进入长安的那天夜里,他安排了东东牟侯刘兴居前往清理宫廷。 刘恒并未亲自下令直接进行残酷的清洗,而是通过刘兴居和其他亲信实施了对刘盈几位儿子的暗杀行动。 刘弘、刘武、刘不疑三人的死亡,使得刘恒成为唯一没有吕氏血脉的继承人。 继位后的刘恒没有立即采取强硬措施打压朝中重臣,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安抚措施,使得功臣们逐渐放下戒备。 尤其是周勃等功臣,刘恒通过封赏和恭敬,使得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充分的信任。 更为巧妙的是,刘恒通过对外展示的"仁爱"手段,逐渐让功臣们忘记了代王王后的血脉背景,并最终决定拥立窦漪房为皇后,窦漪房所生的长子刘启为太子。 刘恒在表面上获得了合法的继位身份,同时也赢得了公众信任。 在刘恒继位之初,他便开始将心腹人士逐步安插进朝廷高层。 刘恒的亲信逐渐掌握了朝政实权。 这些功臣在刘恒的丰厚封赏下逐渐放松了警觉。 最先受到打压的是周勃,原本是刘恒的得力助手。 然而,刘恒开始对周勃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冷淡。 更有一名属下提醒周勃警惕“功高盖主”的危机,周勃最终主动辞去右丞相的职务。 随着左丞相陈平的去世,刘恒又重新任命周勃为丞相。 不到一年,刘恒便以粮食紧张为由,要求包括周勃在内的列侯回到封地。 面对刘恒的命令,周勃无法反抗。 与此同时,刘恒还大力分封新一批诸侯王。 直到中晚期,他才开始实施贾谊的建议,将一些大国如齐国、淮南国分割成小国。 参考文献:[1]刘志选.从“亲尝汤药”看薄太后的家教观[J].兰台世界(上旬),2010(10):18-19
薄姬早年嫁给魏王魏豹,后进入刘邦后宫生子刘恒。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权,对刘邦其他儿
爱吃凉历史
2025-01-25 18:33:56
0
阅读: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