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还记得当年风靡的“五笔”输入法? 如今年轻人基本上都不知“五笔”为何物,谈

赫尔墨斯社会 2025-01-25 12:27:12

有谁还记得当年风靡的“五笔”输入法? 如今年轻人基本上都不知“五笔”为何物,谈一个它没落的“另类原因”:五笔打字的容错率为零。 然后因为容错率低,打字变成一件精神高度集中的事情。 然而实际工作中又有很多分心的事,比如一边开会时一边要快速做笔记。到了这种一心二用的时候,五笔就严重降低了打字的效率。 当年,我为什么选择五笔? 我是十多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决定开始练五笔的。选择五笔并非因为看中它打字速度快,而是有一个独特的原因。 那个年代电脑刚刚普及,拼音打字也方便,“智能ABC”是每个电脑必配的项目。我所有的学习、作业、书信,都是用电脑完成的,也非常便捷。 直到有一天我提起笔,突然就在那一瞬间忘记了某一个字怎么写。 我意识到,数字化的生活,让我对汉字的认知已经从熟悉变成的了陌生。用拼音打字,每个字只是一个符号。我不会再去关心它的结构和偏旁部首,也不用关心笔画顺序怎样。这些记忆随着高三的结束也慢慢流逝了。 鉴于这一点,我下定决心要练一门字形输入法。我希望在这个数字年代,通过字形输入法我可以保持对汉字的记忆,不至于再提笔忘字。 刚好我更小的时候学过一点五笔,记过五笔字根。 那还是个UCDOS+WPS+五笔打遍天下的年代。我家里刚好有本微机教材,里面系统性地教五笔。于是我也会背 “王旁青头戋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 这首打油诗。 那个时候也是“小霸王”学习机称霸全国的时候。对,就是那个成龙代言过的东西。当然,后来成为了 “谁被成龙代言谁完蛋” 的一个典型代表,那也是后话了。学习机里当然也集成了一些五笔练习的小游戏。我也是最早那个时候练习的五笔。 所以上了大学,到了那个提笔忘字的时候,我决定开始练习五笔,确切说是重新拾起五笔。 有了之前的基础,其实掌握五笔打字不难。 五笔的一大缺点,如上面说的,就是它的容错率为零。 怎么解释这个容错率呢,就是输入了错误的码也能吐出正确字的概率。这里可以谈两层的容错机制,一是软件层面的容错,一层是用户层面的容错。 比如说你用拼音打“长江”,应当输入 changjiang。用户不小心打成了chamgjiang。 面对这个不符合拼音规范的输入,软件自然找不到完全匹配的字词。这时候软件可以有两种处理: 解释为连拼cha m g jiang,然后强行匹配“查母哥江”。 根据键盘布局判定用户是想打n而不是m,这样的就能匹配 “长江”。显然“长江”的概率更大。 稍微有点智能的拼音输入法都能猜到2,甚至就直接把2当作第一候选词推给用户。 这样的好处是,当用户在打字的时候不用耗费太多精力去校对修改字码。打错就打错,软件会帮你改回来的。于是在做会议纪要这样的场合,就可以很快捷地打字了。 五笔的问题就是,如果用户打错了一个字母,就很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常用词。这两个同样常用的词,可以在读音和字形上没有任何联系。输入法没法知道用户的本意,更没法替用户修正。 比如词 “包括” 的编码是 qnrt。而我总弄不清第二个字母应该用n还是b。如果输入qbrt,就变成“凶手”。 不幸的是,这两个字都是常用字。如果不小心输入了错误的码,就只能靠用户自己修正。 事实上,五笔字型把几乎所有的字压到4位的编码里,导致任意4个键的组合都会弹出至少一个常用字或者常用词。 所以打五笔一旦犯错,就没有任何软件机制可以纠错。除非是真的把五笔用到炉火纯青的人,否则就连我这种用了十多年五笔的人,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平时打个论文什么的没关系,因为你可以专心打字。但是一旦到了需要分心,抽调注意力的时候,这个时候五笔反而会拖累效率。特别是做会议笔记的时候,如果把注意力放在纠正错码上面,会完全错过重要的点。经常开会的朋友都知道。 五笔出现这样的缺陷,也是跟设计思路有关。 当初发明人为了提高效率,把编码字数尽量压缩。事实上也做到了,所有的字压缩在了4位码的空间里。于是所有的4位编码都占满了常用字词,没有冗余。 这既是好处又是坏处。 好处就是符合了设计的初衷,让打字员少按键。如果设置成了5位码,打字员就要多按25%的键。 坏处就是,信息容器里没有冗余,就没有任何纠错机制。

0 阅读:65
赫尔墨斯社会

赫尔墨斯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