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位老人走进了孝感市人民政府,政府的工作人员见他踌躇原地不知如何是好,连忙上前询问老人要办理什么业务。可没想到,老人却从贴身的布袋里拿出了一张欠条轻声询问红军欠了他们家400块大洋,现在他们家有困难,可以还给他们吗? 1930年欠的大洋,现在应该怎么还? 2015年的某一天,孝感市的人民政府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名步履蹒跚的老人。 政府的工作人员见到年纪这样大的老人来到这里,也是满脸问号,不过还是有贴心的工作人员立即向前询问老人来意。可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老人是来讨债的。 这个姓杨的老人颤颤巍巍的从兜里掏出了一张破旧泛黄的欠条,那张欠条因为时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字迹模糊,只能依稀分辨出一些文字:因我们红军……扩大武装经济……向杨长银先生借大洋400元。落款是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市特务营第一分队。 工作人员当即反应过来,这件事并不是自己能够处理的,于是立即把老人的事报告给了领导,领导闻听此事,没有一点拖延,很快就赶了过来,并仔细地检查了那张欠条。 看着这张见证了红军历史的欠条,领导百感交集,沉思良久。 一旁的老人见领导一直不表态,还以为是领导在质疑这张欠条的真实性,于是连忙解释,虽然自己不叫杨长银,但是杨长银就是他的爷爷。 领导当然相信这张欠条是真的,他明白老人误解了他的意思,于是耐心地安慰老人,并且向他详细地了解了欠条的由来。 据老人回忆,当时部队刚刚组建,处处缺衣少食,战士们完全是凭借着共同的信念聚集在一起,为了减少物资的消耗,红军队战士们冥思苦想,总是以游击战术来对抗敌人,但是即便如此,也仍然避免不了粮食的消耗。 恰逢那年赶上军队要扩编,原本就拮据的资金变得更加入不敷出。无奈之下,当时的红军领导只能出此下策,向当地的居民群众发起借款。 徐杏身为当时孝感市特务营的分队长,对当地百姓的家庭状况了如指掌。他接到命令后径直来到手头宽裕的杨长银家,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 在得知红军需要援助后,杨长银第一时间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300块大洋,为了进一步帮助红军,他又四处张罗,额外筹借了100块大洋,在杨长银的努力下,最终有400块大洋交到了徐杏手里。 这样一笔资金当时无论是对于军队还是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巨款,徐杏对于杨长银这样支持红军的行为十分感动,他知道杨长银的心意,并没有过多推脱,而是写下了一张欠条,并表示我们红军不会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等到抗战胜利,一定会把钱悉数奉还。 可是由于战争的需要,军队总是不断地迁移,这张欠条最终也不了了之了,其实杨长银老人当时心知肚明,不过要不是用红军战士们的艰苦奋斗,他也不能在这乱世之中保全自己的小家,所以这笔借出来的钱,他拿的心甘情愿,也从来没想过再收回。 可是如今作为杨长银的后代,老人现在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因为他的妻子重病现在急需用钱,不然他也不会出此下策,向政府部门讨债。 领导听完老人的讲述,当即表示红色借条不该成为一笔糊涂账,他按照一块大洋100元人民币的比例,悉数奉还了这笔钱,落实了先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崇高理想,这笔400块大洋的巨款,不仅是当年红军战士与战区百姓军民鱼水情的象征,更是党与群众之间信任的一种缩影。
2015年,一位老人走进了孝感市人民政府,政府的工作人员见他踌躇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爱波尚克
2025-01-24 20:02:48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