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17日,蒋介石派长子蒋经国带秘书、副官各一人,由六个宪兵护卫,分

史记峰会 2025-01-23 21:58:26

1949年11月17日,蒋介石派长子蒋经国带秘书、副官各一人,由六个宪兵护卫,分乘两辆吉普车来到川东武隆县境的江口。面对长江门户,蒋经国心绪非常复杂,他到江口是会见宋希濂,传达蒋介石命令的。 一开始,蒋介石叫侍卫长俞济时通知宋希濂(时任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长官),要他到重庆来报告前线情况。但宋希濂推托说:“军务在身,还是到江口会面吧。至于陈克非等人,我是会通知到的。” 在这非常时期,蒋介石还能怎么样呢?他不得不派蒋经国乘吉普车冒着危险赶去见宋希濂了。 蒋经国到的早,宋希濂等人到下午5时左右才到达江口。 宋希濂和陈克非(时任第二十兵团司令官)一到江口,蒋经国马上迎出来了,非常客气地说: “宋长官、陈司令,父亲叫我代他向你们问好!” 蒋经国把众人请进来,马上叫副官拿出六个信封,由他亲手分送,边送边说: “这是父亲亲笔给几位将军的手书。” 宋希濂拆开给他的信一看,共有五张信纸,每张纸却只有六七十个字,字是用毛笔写的,每个字都很大,信尾有蒋中正的签名。 蒋介石在给宋希濂的信大意就是让其与诸将士“同心协力,巩固川东战线”。 宋希濂读完信,看看众人,都没有过分兴奋的神色,而是意味深长地对视,表情是十分复杂的。众人也没有什么议论,就匆匆吃饭。 随后众人一块吃晚饭,饭后已近7点,陈克非等人相继告辞走了。宋希濂则和蒋经国单独进行会谈,一直谈到深夜一点多钟。 蒋经国首先问道:“宋长官,父亲要我问你在指挥上有否困难?各军师长有否不服从命令的情况?” 宋希濂很谨慎地回答:“这情况倒没有。但是说实话,将士战斗意志是不强的。川东战场上我军失败原因众多。” “请告其详。”蒋经国显得很虚心,一副讨教的样子。 宋希濂很直率地说:“我直说了,共军实力雄厚,总兵力远远超过我军。共军指战员战斗意志旺盛,作战时猛打猛冲,并且经常从一些崎岖小径,抄袭我军侧背,把我军前后截断,分割包围,逐个消灭。” 蒋经国点点头,不住称是,表示赞同宋希濂的看法。 宋希濂继续说下去:“我指挥的六个军,除第二军较有战斗力以外,其余部队大多残缺不堪,有些新编的部队,战斗力更弱。特别是国军主力在东北、平津、徐蚌一带被歼后,许多将士对作战,完全失去信心。再说鄂西山地,非产粮之地,就地征粮十分困难。依靠重庆运送补给,又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运输力量也深感不 足。这样,前线官兵吃不饱,个个面黄肌瘦。” 说到这里,宋希濂突然声调提,情绪激动,蒋经国对宋希濂如此激愤的态度和语气感到惊讶,宋希濂也顾不上蒋经国脸上尬尴的表情,继续说:“鄂西川东一带,崇山峻巅,经常下雨,现在已相当寒冷,到晚上更冷得厉害。而各部队所领到的棉军服,还不足半数,连我的警卫团都是如此。你在江口街上就可看到许多士兵身穿单衣,吃不饱,穿不暖,士气低落, 当然谈不上战斗力了。” 说到这儿,宋希濂和蒋经国相互对视,沉默了好一会儿。宋希濂想到8月初,程潜、陈明仁起义时,陈明仁曾发密电给他,约他采取一致行动,但被他回电拒绝 了。此事,宋希濂因为怕引起蒋介石的怀疑,所以未上报,不料还是走漏了风声。 8月上旬,蒋介石派了他的内侄毛景彪到重庆来调查了,毛景彪是国防部第一厅中将厅长,他一到重庆就和当时在巴东的陈克非通电话,说:“老先生指示,要你随时把情况直接用电报报告。” 陈克非是浙江人,是蒋介石一手提拔起来的。这次通话,被宋希濂司令部检查邮电的情报人员记录下来了,送给宋希濂。宋希濂看后,心中大为不快,觉得蒋介石对自己已经不信任了。 而就在刚才,蒋经国分别给众人信件的时候,陈克非接过蒋介石的亲笔信时,一种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溢于眉际,这种表情早被一向敏感的宋希濂察觉到了。 蒋介石在给陈克非的信中说了些什么,使他那么高兴?这让宋希濂不得不胡思乱,他认为蒋介石在信中一定在拉拢和陈克非的同乡关系了。 沉默许久后,宋希濂便接着问蒋经国:“贵州已被共军占领,他们可能一路进取昆明,一路出毕节,进攻泸州。而川东局势又是这样紧迫,总裁对这样严重的局势,究竟打算怎样应付?” 蒋经国见宋希濂问这个问题,觉得自己无法答复,就不作正面回答,笼统地说: “现在打算把胡宗南的第一军调过来,希望能撑上一个时期。” “ 宋希濂听后毫无喜悦的感觉,胡宗南的情况,他又不是不知道。就在不久前,他俩在重庆谈过好几次。胡宗南还求教于宋希濂,而现在,宋希濂的部队已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而胡宗南的部队行吗?恐怕他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看到宋希濂神色阴郁,蒋经国便问:“宋长官,你今后作如何打算呢?” 宋希濂无奈地说:“经国兄,我只有一句话,尽人事听天命而 已。” 说完,宋希濂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蒋经国见状知道再谈下去也不会有结果的,于是两人便又寒暄几句,各自休息去了。

0 阅读:8
史记峰会

史记峰会

以史为鉴,通晓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