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卜广德带着尖刀排遇到了两个美军帐篷,里面睡满了美军,帐篷门口并无哨兵,战士们正要开枪击毙他们,卜广德却说:"别打!" 1951年的朝鲜半岛,寒风凛冽,战火纷飞。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正面临着一场关键战役的考验。 在这场战役中,第173团6连排长卜广德接到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个任务直接关系到第58师能否顺利通过华川地区,对整个战役走向都有着重大影响。 当时的战场形势十分严峻,美军已经向志愿军后方发起穿插。第58师师长黄朝天发现,如果不能迅速控制住制高点,整个兵团的非战斗人员都将面临被围歼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卜广德接到了攻占503高地五个制高点的任务。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却要在夜色掩护下完成,难度极大。 当晚8点,卜广德带领全排战士悄悄向目标区域进发。借着夜色的掩护,他们在山间小路上快速前进。 就在距离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时,前方突然出现了两个美军帐篷。透过帐篷的缝隙,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躺着熟睡的美军士兵。 战士们看到这个机会,立刻举起了枪,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在战场上,这样的战机转瞬即逝。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卜广德却低声说了句:"别打!"。这个决定看似有违常理,却体现了一个指挥员的战术素养。 卜广德很清楚,他们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占领503高地的五个制高点。如果在半路上与敌人发生交火,不仅会暴露行踪,更会引起敌人的警觉。 卜广德带领全排战士悄无声息地绕过了这两个帐篷,继续向503高地进发。在随后的战斗中证明,这个决定是多么正确。 在这样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卜广德带领全排战士参加了攻占美军下碣隅里飞机场的战斗。尽管手脚都已经长满了冻疮,他依然坚持指挥作战。 长津湖战役的经历,让卜广德更加注重战术训练的重要性。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练兵工作中,利用一切时间研究战术。 在日常训练中,卜广德经常强调战场纪律的重要性。他要求每一名战士都要严格遵守命令,服从指挥。 这种严格的训练作风,为他后来在503高地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需要指挥员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 在遇到美军帐篷时的果断决策,正是卜广德多年军事素养的体现。面对眼前的诱惑,他始终把完成主要任务放在首位。 这种以大局为重的指挥思维,在志愿军的战斗中并不少见。但卜广德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能在紧急情况下依然保持清醒的判断。 长期的战场经验告诉他,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在战场上,有时候放弃眼前的小利,才能赢得更大的胜利。 卜广德的成长历程,实际上也反映了志愿军基层指挥员的整体素质。他们大多出身普通,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在华川战役前,卜广德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来自于胜利,也来自于失败。 每一次战斗结束后,他都会认真分析战场形势,思考战术运用。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使他在后来的战斗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为一名基层指挥员,卜广德深知一个排长的决定可能影响整个战役的走向。这种责任感使他在每一次决策时都格外谨慎。 放弃了对两个美军帐篷的突袭后,卜广德带领全排战士继续向503高地挺进。这个决定的正确性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在当晚的战斗中,卜广德带领全排采取三路突击的方式,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成功占领了五个山头。更难能可贵的是,整个战斗过程中全排竟然无一人伤亡。 这样的战果,与卜广德在战前的周密部署密不可分。他根据地形特点,合理分配兵力,确保了每个进攻点都能形成有效突破。 面对美军的多次反扑,卜广德临机应变,灵活指挥。在一次战斗中,他发现敌人从正面发起猛烈进攻,便立即调整战术,命令部分战士从侧翼包抄。 这场战斗的胜利,为后来的华川阻击战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果当时贪图眼前小利,去突袭那两个美军帐篷,很可能就会打乱整个战役的部署。 在随后的华川阻击战中,卜广德又一次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带领战士们在280.7高地上进行了长达三天的阵地防御战。 面对敌人的猛烈炮火,卜广德带领八名战士,连夜奔袭五公里,炸毁了敌军十门火炮。这次行动大大减轻了守军的压力。 由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卜广德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两次。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在战场上的智慧和勇气。 归国后的卜广德依然保持着谦逊的作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真正的军人,不仅要有冲锋陷阵的勇气,更要有理性思考的头脑。 卜广德的战场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战场上,有时候最正确的选择可能就是暂时放弃眼前的战果。 2008年,卜广德因病去世。但他在503高地上的那个决定,依然值得我们深思。这不仅是一个军事指挥员的战术智慧,更是一种以大局为重的战场思维。
1951年,卜广德带着尖刀排遇到了两个美军帐篷,里面睡满了美军,帐篷门口并无哨兵
甜蜜游记
2025-01-23 18:56:58
0
阅读: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