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南海的张玉凤:生活幸福圆满,两个女儿非常出色,还为毛主席做了两件事 张玉凤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山村,家里孩子多,排行老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4岁那年,小玉凤就只能辍学外出,给人家当丫环,受尽欺负,日子苦得很。 机缘巧合之下,她成了一名列车员,穿上了崭新的铁路制服。因为工作出色,被调到专门服务高官的中央专列。小山村的姑娘一下开了眼,见了大世面,有了更远大的理想。 1970年,26岁的张玉凤凭着过硬的业务能力,被选调到了北京中南海,成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生活秘书。这一干就是6年,一直到毛主席去世。她把毛主席生活起居的点点滴滴都烂熟于心,像女儿照顾父亲一样无微不至。 跟随毛主席,张玉凤见证了不少大事。她亲眼目睹毛主席亲自接见外宾,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访问地方考察工作,以及审阅重要文件。一个山村女孩就这样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不可谓不传奇。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张玉凤,是最贴近他老人家的人之一。主席身体每况愈下,小毛病不断,张玉凤总是想方设法让他舒服些。毛主席的房间里,原来的沙发又高又硬,身高不够的人坐上去,脚都够不着地。 张玉凤就跟吴旭君商量,给主席做个软垫子吧。主席最讨厌浪费,肯定不会同意换新沙发的。于是,张玉凤找人做了个棉垫,又软又舒服,主席坐上去美滋滋的,夸她想得周到。 张玉凤发现,主席特别相信中医。他晚上睡觉爱咳嗽,知道桔红丸管用,就让人弄来吃。吃橘子的时候,主席总爱把上面的小绒毛也吃进去,说这叫桔络,能化痰止咳。这些生动的细节,也就张玉凤这样时刻陪伴在侧的人才知道。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24万多人遇难,4000多孩子成了孤儿。华国锋向主席汇报了灾情,主席听了数字,老泪纵横,连说了好几个"啊呀"。这也成了他生前最后签署的一份文件。不久,这位伟人就离开了人世。 主席身边的小护士给他扎针,手抖得厉害,好几次都没扎进去。主席不怪她们,还安慰她们别紧张。主席对身边工作人员可好了,从来不摆架子,把大家当自己人。就是这样一位平易近人的领袖,却创造了一个时代,谱写了一段传奇。 毛主席去世后,张玉凤也离开了中南海,开始了新的生活。她有个好丈夫刘爱民,两人携手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日子清苦了些,但有爱人陪伴左右,张玉凤觉得这日子比蜜还甜。 让张玉凤最骄傲的,是她的两个女儿。大女儿从小就聪明伶俐,学习好得不得了。大学毕业后,她去了美国深造,拿到了博士学位,找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小女儿也是个才女,钻起医学来有模有样。如今在医院当妇产科大夫,给病人解除病痛。 退休的日子清闲,但张玉凤没闲着。主席生前,中南海的菊香书屋里,堆满了他的藏书。整整1万多种,10万多册啊!张玉凤怎么能让它们就这么落灰呢?她花了整整10年功夫,把这些书整理编目,还请人做了精美的书架。这下可好了,伟人的书房重现当年风采! 2009年,张玉凤去韶山参观主席故居纪念馆,看到里面主席生前用过的物品都发霉了。她一咬牙,跟出版社预支了10万块钱,给纪念馆换了恒温设备,又是除湿,又是防潮。主席的遗物终于保存下来了,张玉凤悬着的一颗心也落了地。 虽然退休了,可张玉凤的身影依旧活跃在大家的视野中。她常去各地开讲座,给大学生讲主席的故事。听众们都爱听,像是在听一个长辈讲自己的爷爷。张玉凤还参加慈善活动,帮贫困学生筹措助学金。她说,自己没文化,但是要帮助下一代有学上。 清明节、主席诞辰日、逝世纪念日,张玉凤都要到纪念堂走一走。纪念堂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她,亲切地叫她"小张"。张玉凤总说,主席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铭刻在咱们心中。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毛泽东战士"的本色。
走出中南海的张玉凤:生活幸福圆满,两个女儿非常出色,还为毛主席做了两件事 张玉
熹然说历史
2025-01-22 23:38:09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