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先生离开台积电时,董事长说你要去大陆发展,台积电的股票就不能拿!张汝京仍旧毅然决然回到了大陆。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4.12.6世人多知张忠谋与台积电,却鲜知这位“芯片界的钱学森”!)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芯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大脑”,无论是尖端科技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计算机,从医疗设备到军事装备,芯片无处不在,无时不刻不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它不仅决定了国家的科技实力,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福祉。因此,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大芯片技术的研发力度,力求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中国芯片事业的发展之路却异常艰辛。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从初具规模到逐步壮大,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艰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半导体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开始引进芯片制造技术和生产线,通过合资办厂的方式逐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芯片制造工艺。尽管有了一些进展,但整体上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先生走上了历史舞台。张汝京,这位被誉为“中国芯片教父”的传奇人物,他的生平经历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奋斗史。1948年出生于南京的他,一岁时便随家人迁往台湾。 在那里,他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随后,他赴美求学,获得了工程硕士和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为他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美国,张汝京加入了全球知名的半导体企业德州仪器,从一名普通的研发工程师做起,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勤奋的工作态度,迅速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一名建厂专家。他主持建立了多座芯片生产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也为他日后回国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张汝京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为祖国半导体产业贡献力量的梦想。1996年,他接待了中国代表团,在与代表团的交流中,他看到了中国半导体的巨大潜力,决定辞去在德州仪器的高薪工作,回国创业。 1997年,他在无锡创立了“世大”公司,尽管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在他的带领下,世大迅速崛起,成为了台湾的第三大芯片工厂。 然而,好景不长,2000年,台积电以50亿美元收购了世大。原本这是一桩皆大欢喜的并购案,但由于台积电未能兑现承诺,让张汝京感到失望。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放弃了收购价的台积电股票,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大陆,准备在这里重新开始。 回到大陆后,张汝京在上海创办了中芯国际。面对当时几乎空白的大陆半导体产业,他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获得设备出口许可,并迅速集结了400多位国际芯片技术工程师。2001年9月,中芯国际正式投产,这标志着中国大陆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先进芯片制造能力。在他的领导下,中芯国际迅速发展壮大,三年内开建了多座晶圆厂,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 然而,成功往往伴随着挑战。由于中芯国际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台积电的忌惮。台积电多次以同业竞争、侵犯专利等为由起诉中芯国际。经过长达三年的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但就在和解后不久,台积电又以“窃取商业机密”为由再次起诉中芯国际。与此同时,张汝京还面临着来自台湾当局的压力,要求他从大陆撤资,并处以重罚,甚至还取消了他的台籍身份。 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刻,台积电董事长的一句话更是让张汝京陷入了两难境地:“你要去大陆发展,台积电的股票就不能拿!”面对这样的选择,张汝京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台积电的股票,坚持在大陆发展芯片产业。他知道,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他更清楚,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推动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在中芯国际的发展过程中,张汝京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从资金短缺到技术瓶颈,从人才匮乏到市场竞争,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带领中芯国际一步步克服了这些困难。他深知,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在中芯国际的辉煌成就外,张汝京的生平还充满了其他亮点。他在离开中芯国际后,转战LED行业,积累新经验。2014年,他再次投身半导体行业,创立了上海新昇半导体,专注于大硅片的生产。 这一决定让他成功推动了中国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到了2018年,已经70岁的他再次创业,成立青岛芯恩半导体公司,采用创新的制造模式,随着行业的多元化发展。2022年,74岁的他加入了上海积塔半导体公司,依旧热衷于半导体事业,为中国芯片产业贡献力量。 张汝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中国半导体事业发展的缩影。他的爱国情怀和对事业的执着,激励着新一代科技工作者追逐梦想。
国产芯片已经达到了世界什么水平了?芯片制造产能 中国大陆的月芯片产量已达
【8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