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开战前夕,面对李鸿章避战求和的一厢情愿,沙俄给自己的虚假调停找了三个借口,以此来搪塞咱们的李中堂: 一个是因为清军武备水师未能速为备齐; 二是俄国不要催中国到开仗地步,若俄国明确承诺相助,恐中国办事太过急切,应先试探,能否讲和; 三是俄国要使天下皆知不会因此机会在朝鲜插手。 于是荒唐的局面出现了,这边李鸿章执着于和局,为此不惜违抗光绪帝的谕旨,热脸贴冷屁股,向西方列强不断让步企图以此促成和局;那边,虚伪的俄国人出工不出力,只作壁上观,而双方当事人大清国与日本,战事已是箭在弦上,迫在眉睫了。 然而尽管时局已如此紧迫,李鸿章还是不死心,他竟然不惜牺牲大清的利益作为诱饵,疯狂鼓动俄国对日本进行直接干涉:由中、日、俄三国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答应俄国可以和中日享受同等权利。这种好事情,沙俄怎么能拒绝呢? 不过沙俄政府态度非常谨慎,认为如果接受李鸿章的建议,迫使日本撤军,就得罪了日本,日本很可能就此倒向英国,如此俄国必定陷于孤立,有引火上身的危险,这不是沙俄想要的。 俄国的本性固然是扩张,但此时西伯利亚铁路未完工,它对远东的野心只能收敛,还不能打破现状。何况日本已口头保证:对朝鲜“决无侵略领土之意”。所以在综合考量后,俄国回绝了李鸿章的这一要求。 俄国虽然拒绝了李鸿章的建议,但又表现出很支持清廷的姿态,表示将全力支持大清国,多少给李中堂留了些许颜面,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俄国人还是很懂人情世故的。 至此,李鸿章终于感到了俄国调停无望,自己想依靠列强来维持中日和局的想法纯属痴人说梦。啊,多么痛的领悟!我的中堂大人,你的头品顶戴是把小脑袋挤傻了吗?![捂脸] 为什么说李鸿章是个投机分子?
中日甲午开战前夕,面对李鸿章避战求和的一厢情愿,沙俄给自己的虚假调停找了三个借口
南北镇抚司品茶
2025-01-21 18:27:28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