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场上,有一种武器是志愿军战士心中的“战神”,它拥有何等惊人的...

谈古说历史啊 2025-01-18 01:23:25
抗美援朝战场上,有一种武器是志愿军战士心中的“战神”,它拥有何等惊人的威力? 一战时期,俄国工程师已经开始尝试将简易火箭与木板结合,搭载于飞机上,意图以此作为对地面实施攻击的新式武器。 这一创新性的尝试,因十月革命的爆发而被迫中断,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才逐渐恢复在这一领域的探索。 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中,一支秘密参战的I16特别实验小队,利用82mm轻型火箭弹对日军进行多次有效的打击,取得显著的战果。 这一胜利,振奋苏联军工部门的士气,也促使他们更加坚定地推进火箭炮的研发工作。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1939年3月底,共产国际厂终于成功研制出符合“能够大面积覆盖敌军阵地、集结地,并有效打开突破口”要求的火箭炮样车。 1941年6月,这款先进的火箭炮更是顺利进入量产阶段,迅速被投入到苏联卫国战争的战场上。 由于其炮管在高空中看起来与铁轨十分相似,成功迷惑德国的侦察机,因此苏联士兵们亲切地将其命名为“喀秋莎”。 喀秋莎火箭炮首次展现其非凡威力,是在1941年7月那场决定性的奥尔沙火车站战役中,彼时,德军已稳固占据苏联境内的第聂伯河与别列津河交汇处的战略要地奥尔沙。 为切断德军的交通生命线,苏联方面策划一次突袭,特别独立炮兵连携带着新研发的喀秋莎火箭炮,对奥尔沙火车站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仅仅一轮齐射,就将这座曾经繁忙的火车站变为废墟,给予德军以重创。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喀秋莎再次披挂上阵,成为志愿军战士手中不可或缺的利器。1951年9月1日,志愿军与美军之间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反击战役。 当夜幕降临,第21师麾下的第203团潜入阵地,在那里,24门喀秋莎火箭炮已经严阵以待,准备给敌人致命一击。 随着一声响亮的命令,24门喀秋莎火箭炮瞬间喷发出耀眼的火光,无数炮弹划破夜空,准确无误地砸向美军阵地。 顿时,美军阵地陷入一片火海中,爆炸声、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紧接着,第235团的勇士们奋勇向前,他们借着喀秋莎火箭炮的掩护,对美军阵地上的两个营发起猛烈的冲锋。 美军在这打击下,完全失去抵抗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阵地被志愿军战士们一一收复。 这场战斗之后,那些侥幸从战场上逃脱的美国士兵,心中充满难以言喻的恐惧和震撼,纷纷猜测,志愿军是否使用某种威力巨大的“原子炮”,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 美军当时并不知道,这场胜利的背后,是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牺牲和喀秋莎火箭炮强大的火力支援。

0 阅读:55
谈古说历史啊

谈古说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