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南京雨花台刑场,“特务头目”丁默邨的一张毙命照,当时的他因为极度的恐

文山聊武器 2025-01-17 18:19:36

1947年,南京雨花台刑场,“特务头目”丁默邨的一张毙命照,当时的他因为极度的恐惧,竟然被吓得屎尿横流,由于双腿打颤已经无法跪着了,急不可耐的宪兵捂着鼻子对着他脑袋就是一枪,就这样这个汉奸倒在了血泊中,结束了可耻罪恶的一生。 1921年,丁默邨前往上海,结识了施存统。 通过施的介绍,丁加入了社会主義青年团,之后便与中共湖南党组织建立了联系。 他回到常德后,组织了当地的社会主义青年小组,并在1922年建立了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成为了该组织的书记。 1924年,丁默邨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1926年,丁被派往广州,任职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 调查科的任务是支持北伐,丁默邨被指派前往上海,策动北洋军阀的军舰起义。 虽然起义最终未能成功,但丁的胆略却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随后的几年里,丁默邨成为了一名重要的特务头目。 1930年,他被任命为“民党中学”校长,并且直接领导一个情报小组,开始了他对内外情报的掌控。 与此同时,丁默邨还参与了对共产党的打压工作,出版了多篇诬蔑共党活动的文章。 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正式成立,由陈立夫出任局长。 局内设有三大处,分别负责党务、特务和邮电检查事务,三大处的负责人分别是徐恩曾、戴笠和丁默邨。 1938年,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经过重组,划分为三个独立的特务机构:“中统”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军统”归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特检处”则专责特工活动。 1938年,张国焘叛逃武汉,丁默邨被指派处理此事,迅速升迁,然而这一过程引起了戴笠的不满。 戴笠疑心丁默邨贪污,最终通过搜集证据将其揭发,原先的三处被解散。 丁默邨被迫退出军统。 1940年,丁发表了一篇《岁首感言》的文章,公开表态支持“东亚共荣圈”,并开始为汪精卫政权效力。 丁默邨与李士群一起,协助日方打压上海的抗日活动,制造了多个血腥案件。 在汪精卫建立伪政权后,丁迅速担任中央委员会委员和社会部部长。 1943年,他成为了汪伪政府的中央政治委员会成员,参与了多项重要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的制定,包括“中日基本条约”和对美、英宣战等决定。 1944年汪精卫去世后,丁默邨在伪浙江省担任省长和省保全司令。 他与日本特务中岛信一密切合作,并策划组织了突击队。 这一时期,中统也曾策划过对他的暗杀。 郑苹如的父亲郑越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深受孙中山影响,积极参与革命,最终加入同盟会。 郑越与日本名门女子木村花子结婚,花子随丈夫回到中国后改名郑华君。 郑苹如是家中的第二个女儿,她自小聪慧。 抗战爆发后,年仅十九岁的郑苹如主动投身于抗日救亡的运动中。 上海沦陷后,她凭借自身的社会关系与出色的日语能力,加入中统。 郑苹如在上海的地位颇高。 1937年《良友画报》第130期曾以她为封面女郎,虽然她的身份没有公开。 郑苹如利用母亲与日本高级官员的联系,接触到了不少日本高层人物。 她曾与近卫文磨派遣到上海的和谈代表早水亲重建立了关系,进一步通过早水接触了近卫文磨的儿子近卫文隆、近卫忠磨等日本高官。 此外,她还与华中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人有过接触。 在这段时间内,郑苹如甚至计划绑架近卫文隆,然而上级指示她中止这一危险的计划。 郑苹如还成功地获得了汪精卫将有异动的情报,并通过秘密电台将这一信息上报给重庆。 然而,初时该情报未得到重视,直到汪精卫投敌后,政府才意识到郑苹如的情报价值。 她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制裁汉奸丁默邨。 丁默邨以好色著称,郑苹如利用这一点,先是以撒娇、逗弄的方式拉近与丁的关系。 她通过若即若离的手段,令丁默邨陷入其中。 在第一次暗杀行动中,郑苹如与中统的特工们计划将丁默邨引至她家附近实施伏击,但丁默邨突然改道,行动失败。 随后,中统上海区负责人更换,张瑞京接手后重新制定计划,将行动地点转移至西伯利亚皮货店。 1939年,丁默邨与郑苹如再次见面,郑苹如在买皮大衣的借口下,将丁默邨引至该店。 然而,丁默邨看到玻璃窗外有可疑人物,立刻做出反应,迅速离开。 尽管郑苹如追了几步,但未能成功追上。 郑苹如不甘心失败,这一次,她依然与丁默邨保持联系,并暗中携带武器准备伺机行动。 她未曾料到,丁默邨已经早有准备。 在第三次见面时,郑苹如被丁默邨的亲信发现并被控制,最终遇害。 1945年,丁默邨在日本投降后迅速转向蒋介石政府。 然而,随着国内舆论的强烈反应,国民政府最终决定将丁默邨与其他汪伪政府大汉奸一起逮捕。 1947年,丁默邨在上海被执行死刑。 参考文献:[1]柯云,丽阳.丁默邨的丑恶嘴脸[J].文史天地,2005(2):42-44

0 阅读:78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