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年,马谡因丢失街亭而被诸葛亮斩杀。可就在马谡身首异处之时,诸葛亮一起身,身

文山聊武器 2025-01-16 18:19:15

228年,马谡因丢失街亭而被诸葛亮斩杀。可就在马谡身首异处之时,诸葛亮一起身,身上的口袋却掉出一张纸条:你输了。诸葛亮立马刀下留人。可马谡早已被杀,诸葛亮才知,中计了。 公元228年,诸葛亮决定发动北伐,这是蜀汉第一次大规模北伐。这次北伐的战略目标是夺取陇右,打通汉中、陇右、关中三地的通道。 街亭位于陇右通往关中的咽喉要道,控制着整个北伐战略的成败。此次北伐中,诸葛亮共派遣四路大军,其中街亭一线的防守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中,诸葛亮选择了马谡作为先锋主将。马谡在此之前,曾多次向诸葛亮献计献策,颇受重用。 马谡出身名门,是"马氏五常"之一,与其兄长马良都以才学见长。自从跟随刘备入蜀以来,马谡的仕途一帆风顺,从最初的荆州从事做起。 凭借其过人的才华,马谡先后担任了绵竹县令、成都县令等重要职务。这些职位在当时堪比现代的省长或直辖市市长,足见其受重用的程度。 在建兴三年南征孟获的战役中,马谡向诸葛亮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建议。这个建议被诸葛亮采纳,最终通过七擒七纵的策略,成功使孟获归顺。 正是这一系列的成功,让诸葛亮对马谡的才能愈发赞赏。每当军事会议,诸葛亮都会特别重视马谡的意见,不分昼夜地与其商讨军事。 然而,在北伐这样的重大军事行动中任用马谡担任先锋,这个决定是否明智?马谡的才能是否真的足以担当如此重任? 历史证明,一个人的才华与其实际的军事指挥能力并不能画上等号。在南征孟获的战役中,马谡提出的建议固然精妙,但那是作为谋士而非统帅。 街亭之战前,魏国大将张郃已经率军压境,形势万分紧急。此时的马谡,虽然在此前展现出了不俗的才华,但从未真正独立统领过军队。 这样一个缺乏实战经验的将领,却被委以如此重任,这不仅是对马谡个人能力的过度期待,更是对整个北伐战略的巨大考验。 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对诸葛亮说的最后一番话中,特别提到了马谡这个人。刘备明确指出:"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 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刘备多年观察的结果。在与马氏兄弟共事的过程中,刘备清楚地认识到马谡与其兄长马良之间的差距。 刘备一生识人用人极为精准,能在市井之间发现关羽、张飞的才能。后来又得到赵云、诸葛亮等人才,并善加利用,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用人方面,刘备更是鲜有看走眼的时候。从庞统、法正到魏延,每一个被刘备重用的人都在其位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马谡的评价,正是源于刘备敏锐的观察力。马谡与其兄长马良同时入蜀,但二人的能力差距却逐渐显现。 然而,诸葛亮并未将刘备的这番告诫放在心上。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给马谡下达了明确的军令:"据水城而守"。 这道军令的含义很简单:街亭位于水源之地,依托地势设防是最稳妥的选择。这是诸葛亮基于当时战场形势作出的准确判断。 但马谡完全无视了这个军令,反而选择据守山头。这个决定完全违背了基本的军事常识,因为守山不仅无法获得充足的水源补给,还会让士兵疲于奔命。 魏将张郃是久经沙场的名将,一眼就看出了马谡这个致命错误。张郃立即断绝了守军的水源补给,不费一兵一卒就迫使马谡弃城而逃。 街亭失守的消息传来,对整个北伐战略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原本计划好的战略部署全部被打乱,诸葛亮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 这次失败充分暴露了马谡"纸上谈兵"的本质。他虽然能说会道,善于谋划,但在实际的军事指挥中却显得外强中干。 马谡的这个错误决定,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更是让蜀汉的北伐事业遭受重创。这次失败也印证了刘备当初的预言。 诸葛亮最终下令处死了马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暴露了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一个重大失误。 在街亭之战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计划彻底失败。这个失败不仅暴露了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重大缺陷,更为蜀汉的发展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在中国历史上,类似的用人失误并非孤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重用伍子胥,却又疑心过重,最终导致了吴国的灭亡。 魏晋时期的司马氏,也曾因为用人不当而在执政初期遭遇重大挫折。这些历史教训都在提醒后人:用人不当的代价往往是巨大的。 街亭之战的失败,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挫折。这场失败让蜀汉失去了北伐的最佳时机,也动摇了军心和民心。 从马谡案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才能与品格同样重要。马谡确实有才华,但他的狂妄自大和不切实际,最终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 唐太宗就曾说过:"用人之道,才者不必用,用必才者。"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用人的关键所在。 在蜀汉的历史上,诸葛亮的这次用人失误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局面。即便在后来的几次北伐中,蜀汉也再未找到如此有利的战机。

0 阅读:1399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72

用户13xxx72

2
2025-01-17 10:33

纸条是什么玩意儿?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