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的字迹无人能认,请专家鉴定后发现,该考生居然用甲骨文写作文。但由于内容偏题,最后只拿到了6分。原以为无学可上的他,最终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然而上大学不久后,其专属导师却说:“这样的学生我没法教”,甚至直接选择辞职。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11月08日《甲骨文考生获高校破格录取导师斥学风浮躁罢课》) 2009年那会儿,互联网还没现在这么普及,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没现在这么快。 但就在那一年,一个四川考生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的消息,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火遍全国。 这就像是平静网络湖面炸开的一朵花。 这事儿放现在,绝对是各大平台的热门话题。 而事件的主角黄蛉,也一夜之间,从一个普通考生变成了大众眼中的“大神”。 让我们回到2009年的四川高考考场。 老师们正在认真地改卷,然后眼前出现了一篇不同寻常的作文。 这份作文的题目是《熟悉》,但上面的文字却完全陌生,如同天书一般。 这可不是什么加密信息,而是用甲骨文写成的。 阅卷老师们当场懵圈,这玩意儿谁看得懂啊? 为了探究真相,他们急忙找到了四川大学的古文字研究专家。 经过专家鉴定,这确实是甲骨文,里面还混有金文和小篆。 好家伙,这是把老祖宗的文字都搬到高考作文里来了。 最终,这篇“天书”作文因为内容跑题,只得了6分。 消息一出,网友们炸开了锅。 有人惊叹考生的勇气和才华,有人质疑高考的规则,还有人调侃阅卷老师的知识储备。 总之,各种声音都有,好不热闹。 随着事件的发酵,黄蛉的身份也被曝光。 这位小伙子是绵阳一所普通高中的学生,今年是他第二次踏进高考的战场。 428分的总分,比他预估的低了40分左右。 这个分数啊,别说好学校了,就连一般的三本院校都可能够不上。 黄蛉正为高考成绩犯愁,结果命运却给他带来了个惊喜。 西南财经大学和四川大学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西南财大甚至开出了免学费的优厚条件。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啊! 虽然西南财大的条件很诱人,但黄蛉还是选择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他对文字的研究更有热情,四川大学在这方面的实力更强。 四川大学很看重黄蛉,答应给他提供最优质的学习资源,还特别安排了退休教授何崝为他进行个别指导。 就这样,黄蛉从一个高考失利的普通学生,一跃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天选之子”。 他成了学校里的名人,走到哪里都有人求合影,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好景不长。 黄蛉的“闪耀时刻”很快就过去了。 在媒体的吹捧下,他有点得意忘形,感觉有点迷失方向了。 他在公众面前大言不惭,说看《文心雕龙》对他来说易如反掌。 《文心雕龙》主要探讨文学批评,和古文字研究其实不沾边。 黄蛉的这番言论,暴露了他知识体系的不足和浮躁的心态。 他的导师何崝教授对此非常失望。 何教授原本打算悉心培养黄蛉,让他在古文字领域有所建树。 但黄蛉的这种沽名钓誉的行为,让何教授彻底寒了心。 最终,何教授选择了放弃,不仅停止了对黄蛉的辅导,还辞去了在川大的职务。 失去了导师的指导,黄蛉在古文字领域的发展也停滞不前。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并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成就。 最终,他选择了转专业,学习历史。 而川大也不再对他进行宣传,黄蛉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后,归于沉寂。 黄蛉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例,它也反映了教育和个人成长中的一些普遍问题。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高校在招收特殊人才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特长。 仅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踏实学习、潜心研究的态度。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黄蛉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利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虚荣冲昏了头脑。 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这才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黄蛉的经历让人明白,成功路上没有轻松的捷径。 天赋和机遇只是敲门砖,能否走得更远,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坚持。 在这个诱惑多多的年代,关键是要头脑清醒,一步一个脚印,持续充电,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黄蛉的经历是一个警示,也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成长之路,避免重蹈覆辙。 我们得从他经历里学到点东西,这样人生才能走得更顺、更远。
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的字迹无人能认,请专家鉴定后发现,该考生居然用甲骨
笔杆子说
2025-01-15 23:59:11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