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中,华国锋的葬礼隆重举行,谁又能预料到,在葬礼前后,竟发生了四件“意外之事”,就连他的妻子都没有想到,都是哪些事情呢? 让人意外的第一件事就是,葬礼的规格之高和场面之大。 葬礼的举办日期是在8月31日,而规格高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出席人员的阵容。 这天,中央九位常委全部出现在葬礼现场,中央各个机关的重要领导干部也陆续到场,甚至说已经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第三代领导集团的人物也悉数到场。 除了高级领导人物,很多文化、教育、文艺等领域的干部代表也前来参加吊唁,前来送别的群众更是数不胜数,据说,现场人数至少也得有2000人。 按照原来的计划,遗体告别仪式是从上午九点半开始,中间持续一个半小时,但由于来往的人员太多,不得已又往后推迟了半个小时。 工作人员担心华国锋遗孀韩芝俊身体可能吃不消,便希望她中途能够休息休息,但她却表示:“我没事,不少同志这么老远来,我想出去见见大家,时间该延长就延长。” 第二个没想到,就是中央对华国锋同志生平的高度赞许,怎么回事呢? 在华国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举办这天,新华社头版致电题为:“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另外,在关于华国锋的生平介绍中,中央用大量篇幅介绍了他在主持大局、稳定国家局势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在那场斗争中,华国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用,这足以体现中央对他的重视和赞扬。 跟中央的赞许相呼应的是,现场聚集的群众对华国锋同志的评价也很高,有一副挽联上写着16个大字:“顾全大局,胸怀坦荡,丰功卓著,英明永存”。 官方的悼词也是如此:“他强调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在他的推动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开始走向政常,外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可能有一部分人不能理解,华国锋的葬礼明明是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那他的骨灰最后却没有长眠于八宝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跟他的遗愿有关系,什么遗愿呢? 第三个没想到,就是华国锋同志的朴素遗愿。 华国锋生前最后一次回老家是在1995年,而在15年后,他又一次回到家乡,只不过,这次回来的,是华老的魂。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建国以来,华国锋为了不打扰家乡人民的生活,只有三次回乡的经历,虽然踏入故土的日子很少,但他对家乡一直都有留恋之情。 华国锋晚年病重时,对妻子嘱咐说:“让我回卦山吧。那里树多,清静。小时候在那儿,打游击也在那儿!” 最后,在中央的帮助下,华国锋长眠在了满山松柏的卦山。 最后一个没想到,就是“华陵”能如此“完美”。 与华国锋的性格一样,在安葬事宜上,华老的家人主张简约,但谁也没有想到,华陵修建完毕后,竟能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华陵与当地环境完美融合在了一起,并且对当地经济、文化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华老虽然离开了,但他却换了一种方式,惠及了无数群众。 勤劳、勇敢、简朴是华国锋同志一生的写照,葬礼上的四个想不到,突出的是他对国家的贡献和人民群众对他的爱戴,他的名字万古长存,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2025年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份!许妈今天在北京带货,她说,家人们,此时此刻
【4评论】【1点赞】
九斤老太
他在毛主席去世后的最困难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国家不乱军队不乱人民依旧有主心骨经济没受影响,冲这,他就是中国的大功臣[点赞]
用户10xxx60
要继承华主席遗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