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因为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和朝鲜的关系急剧恶化,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朝鲜竟然还在边境地区大肆陈兵,大有一副与我军开战的架势,对此,周总理是怎么做到不耗费一兵一卒,就平息紧张局势的呢? 众所周知,早在1950年,中国就派出志愿军支援朝鲜,对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这场战争历时三年,最终美国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 战争结束后,志愿军并没有着急离开朝鲜,一方面是担心美韩军队卷土重来,另一方面是帮助朝鲜重建。 就这样一直到了1958年,志愿军才分批回到了国内。 对于中国志愿军的帮助,朝鲜人是看在眼里,感激在心,正如金日成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军队,是真正的国际主义的军队。” 可是,中朝这对“铁哥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走向相反的方向呢?这跟苏联有关。 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急速降温,为了遏制中国,苏联开始拉帮结派,并把拉拢的对象放在了朝鲜身上。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每年都会向朝鲜提供大量经济援助,一来二去,朝鲜跟中国越走越远,以至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而彼时的朝鲜也是如此,在苏联的授意下,在鸭绿江边集结兵力,蠢蠢欲动。 对于朝鲜的挑衅,毛主席和周总理并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因为他们心里明白,朝鲜这样做只是被逼无奈罢了,真正的源头其实是苏联。 所以说,只要拿捏住苏联,那中朝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呢,朝鲜兵力集结在边境,中方也不能坐视不管,那该怎么才能稳住朝鲜呢? 在周总理看来,想要稳住朝鲜,必须让朝鲜看出中国的诚意,于是,在1967年,周总理托人给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带去了一句话:“中国对朝鲜的没有变,中国一贯支持朝鲜的反帝斗争。” 这短短一句话就给金日成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此话表明,中国无意与朝鲜发生冲突,中国也从来没有把朝鲜当做敌人,相反的,两国应该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共同应对国际挑战。 事实证明,周总理此举是有效果的,朝鲜虽然大肆陈兵,但迟迟没有下一步动作。 可是,口头传达立场也仅能稳住局势,该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让朝鲜军队撤出边境呢?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悍然入侵中国珍宝岛,中国边防军反应不及,6人壮烈牺牲。 很快,中国边防部队开启了自卫反击战,一举将苏军赶出了珍宝岛。 不过,不甘心失败的苏军再一次集结兵力,3月15日,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又向珍宝岛发起了攻击。 中国边防部队奋勇抵抗,粉碎了苏军的3次攻势,最后将其击退,维护了我国的领土完整。 这场仗结束后,我国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当这一消息传到朝鲜后,朝鲜人一切都明白了,连苏联军队都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那就更别提朝鲜军队了。 于是,战后不久,朝鲜军队便撤离了边境。 在这年10月,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国庆典礼上,毛主席还邀请了金日成的贴身秘书崔庸健前来参加。 周总理跟崔庸健说道:“朝鲜和中国一衣带水,两国的友谊也是鲜血凝固的,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崔庸健点头表示肯定,回复道:“是啊,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关系是鲜血凝成的!” 就这样,中朝关系重归于好,毛主席和周总理再一次用外交智慧解决了一大难题。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因为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和朝鲜的关系急剧恶化,让人匪夷所思的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呀
2025-01-15 17:18:07
0
阅读: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