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09年,“邓玉娇案”的主人公,在法庭受审的一张照片,可以看到她身材高挑,面容清秀,神情从容不迫带着一丝倔强,好在最后的审判结果没有让人们失望。
信源:环球网——邓玉娇案一周年:隐姓埋名只为安静活着
2009年,湖北恩施巴东县野三关镇,一个名字——邓玉娇,像野火般迅速蔓延于互联网的每个角落。
那一年,网络远没有现在发达,信息传播速度也远不及今日。但邓玉娇的名字,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谈资,网络论坛的热点,甚至影响了当年全国十大网络舆论事件的走向。
故事的起点,是野三关镇上最热闹的娱乐场所——雄风宾馆。邓玉娇,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女孩,在这里的KTV做服务员。她的人生轨迹本应平凡无奇,然而,2009年5月10日晚,一切都改变了。
当晚,镇政府招商办主任邓贵大、副主任黄德智及一名同事,酒后前往宾馆寻求“特殊服务”。在水疗区,他们误将正在洗衣服的邓玉娇当成了提供特殊服务的人员。邓玉娇的拒绝和解释,非但没有平息事态,反而激怒了醉酒的官员。
接下来的场景,成为了邓玉娇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言语侮辱、肢体纠缠,邓玉娇的反抗被无视,她的求助被漠视。即使同事和领班出面劝阻,也无法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
被逼到绝境的邓玉娇,最终选择了用手中的水果刀进行自卫。混乱中,邓贵大被刺中要害,最终不治身亡,黄德智也受了伤。
邓玉娇的举动,并非一时冲动。她患有抑郁症,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案发时,她包中甚至还带着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事件发生后,邓玉娇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主动报警自首。
案件迅速进入调查阶段。警方的调查结果显示,邓玉娇患有双向心境障碍,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与此同时,网络上关于此事的讨论也愈演愈烈。“特殊服务”、“当地官员”等关键词,迅速点燃了公众的怒火。
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网友们自发组织起来,为邓玉娇声援,为真相呼喊。他们组建旅游团前往巴东,在网络论坛上发表评论,甚至创作歌曲、诗歌来表达对邓玉娇的支持。
这场自发的网络行动,逐渐演变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最终推动了案件的进展。湖北省及恩施州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巴东县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发布中心,以应对舆论压力。
2009年6月16日,邓玉娇案在巴东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庭审现场,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聚集在一起,为邓玉娇加油鼓劲。
最终,法院判决邓玉娇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但鉴于其精神状况和自首情节,免于刑事处罚。黄德智则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这一判决结果,虽然没有完全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已经算是相对公正的处理。邓玉娇和她的家人也表示接受判决,不再上诉。
案件尘埃落定,但邓玉娇的人生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改名换姓,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进入恩施州电视台下属的舞阳微波站工作。
新的环境,新的身份,邓玉娇努力适应着新的生活。她与同事相处融洽,工作认真负责,逐渐走出了事件的阴影。
2012年,邓玉娇与一位了解并支持她过去经历的男士结婚,并育有一女。如今,她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邓玉娇的故事,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也暴露了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潜在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潘越就曾表示,邓玉娇案促使她开始关注正当防卫案件,并探讨正当防卫的边界问题,而且潘越还表示邓玉娇的判决是非常公平公正,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但也人认为邓玉娇的案子严重受到了舆论影响,缺乏公平公正。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指出,法院应善于应对媒体监督,包括网络监督,因为它迫使你公平公正地办案,但网上民意未必是理智的民意,法院必须根据事实正确判断,体现司法公正。判决要有独立性,不要太受舆论左右。
不论如何,女性当今年在社会上并不是受到平等的对待,十几年前邓玉娇杀人自卫尚能无罪释放,而十几年后的女性在婚内被丈夫家暴到终身挂粪袋生活都不能成功离婚,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一种社会的倒退